醫療常識★Big Data:未來醫療的終極武器 | 健康達人網

Big Data:未來醫療的終極武器 健康達人網

未來的醫療科技若只仰仗分子生物學家、腦神經科學家的努力,能說的故事有限,內容也不夠精彩,但若將資料科學家的意見納入,或許就能解開許多看似無解的醫學謎題,甚至還能促進醫療品質的提升。

Google 在 2008 年推出流感趨勢預測,藉由統計關鍵字的搜尋次數,就能預測全球各地的流感疫情發展,不僅資訊更即時,準確率甚至超過政府的預警系統,Google 以此首開大數據(Big data,又稱巨量資料)應用到醫療領域的創舉,不僅讓其他幾家搜尋引擎紛紛跟進,如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Baidu),近日宣布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利用大數據預測流感疫情,也打開資料分析者對於數據的想像力。

 

大數據競賽中,社群媒體的角色

除了搜尋引擎對於疫情的預測,社群媒體如 Twitter、FB 也逐漸在這場大數據競賽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以 Twitter 的訊息量、發信地點,來追蹤性病擴散率與毒品濫用的行為,他們蒐集 5 億 5000 萬條「推特文」,使用演算法篩檢出含有「性」、「快感」的字眼,並記錄發布內容的地區,最後用統計模型觀測這些區域是否有 HIV 新病例通報。結果發現兩者之間有很顯著的關係,當某地區的推文呈現很高的「性指數」,HIV 的新感染病例也高。

Big Data:未來醫療的終極武器 健康達人網

若將 Google 搜尋引擎與 Twitter 結合,還能精準看出一些社會風氣的變化。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結合兩者資訊,發現當《16歲懷孕》和《小媽咪》兩部美國影集播放時,青少年懷孕生子數比例大幅降低。

原本看似無用的手機訊號,在大數據的浪潮下也找到著力點。2014 年中國春運高峰期,百度就利用手機用戶的位置訊號,進行人口流動的實況調查,讓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得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這種大數據和交通運輸產業結合的概念,激發許多數據分析師將此延伸應用到醫療領域中,而受益最多的當屬傳染病預防。

Big Data:未來醫療的終極武器 健康達人網

 

大數據與傳染病預防

談到 21 世紀最令人恐慌的傳染病,SARS 絕對榜上有名。SARS 在短時間從本土性傳染病搖身變為全球性傳染病,所憑藉的就是大量的人口移動與快捷的交通運輸。雖然在疫情蔓延時,網路上曾傳出不少疾病資訊,但中國政府為掩蓋真相,一律封殺相關討論,使得原本能因資訊的流通而達到預警效果,演變為各國防疫單位措手不及,最後引發全球性的恐慌。

Big Data:未來醫療的終極武器 健康達人網

(圖片來源:cfr

從 SARS 的例子可以看到,若在當時的時空下,政府或民間機構能從搜尋引擎或人口流動來監測,疫情就不會來的又快又猛,讓人類毫無招架之力,而這樣的預警方式就算用在落後國家,也能起上一定的作用。

由英國、美國和納米比亞所共同合作的計畫,就是藉助手機用戶的訊號,來判斷霍亂疫情可能的熱點,並根據當地的疫情早一步設計出預防方式。研究人員蒐集 119 萬手機用戶資料(約占 52%的人口數),重建人口流動的狀況,接著結合各地霍亂疫情報告與地形氣候數據,預測可能的爆發地點,並儘早做準備。

 

一般醫療應用

在一般醫療領域,大數據的應用也能幫助醫師分析病歷資料、臨床實驗數據與醫療文獻,協助醫生決定每一位患者最佳的治療方法,不僅能減少醫療糾紛,更能減少用藥浪費的發生,並提升醫療效率,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調查,如果美國醫療產業能善用大數據分析,每年可以增加 3,000 億美元的產值。

Big Data:未來醫療的終極武器 健康達人網

但想要進行大數據分析,就必須有龐大、結構性、能數位化的數據資料庫。雖然醫療資料夠龐大,但資料屬性卻特別複雜,除了有一般結構性資料,還包括非結構性資料,如病歷、影像等,導致分析和處理時相對困難,再加上這些資料並非集中一處,握有資源的人往往將此視為機密資料,不願分享出去,使得醫療產業對於大數據的應用遠遠落後於其他產業。

雖然醫療資訊的統整仍然困難重重,但大數據的應用趨勢勢必將繼續發展下去,在未來的十年內,有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將被數據分析取代,醫療產業不會像今天一樣,壁壘分明,保護主義濃厚,因為大數據的應用沒有侷限。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放長假,想要利用時間大睡特睡,小心原本以為可以讓自己的筋骨好好休息,卻反而越睡越累,睡到落枕,睡到肩頸反而痠痛,以至於得不償失。因此在這個情況下,如何維持良好的睡眠姿勢與挑選適合的睡眠家具呢?每日健康特地訪問到陳臆文醫師與彭心怡物理治療師時,...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許多上班族都是外食族,或是吃飯的時候無法定時用餐,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現象很平常。如果你常常吃完飯,胸悶、灼熱感、不舒服,甚至夜晚會「火燒心」而醒過來,就要留意了。每日健康今天特地找來吳文傑醫師來為我們解釋胃食道逆流的原因與預防方法。 胃食道逆流...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許多人都飽受心悸的困擾,但是心悸等於心律不整嗎?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類型的心律不整會使中風機率大增,是真的嗎?面對這麼多關於心律不整的概念,該如何分辨。每日健康這次特別請到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來幫我們釐清有關心律不整的各種概念。 心律不整...

閱讀詳情 »

上次吳文傑醫師幫我們解惑了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和預防方法,但是一定還是很多讀者想知道,胃食道逆流會導致食道癌嗎?要怎麼處理與預防?那些人要提早檢查呢?讓吳文傑醫師繼續提供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巴瑞特食道 胃食道逆流,的確會導致食道癌。因為胃食道逆流會長期反覆發炎,接著會形成所謂「巴瑞特食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