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DHD過動兒沒治療 長大變過動大人! 

ADHD過動兒沒治療 長大變過動大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狀為在多重情境下呈現注意力不足、過動以及衝動,但ADHD並非只會出現在兒童時期,這些症狀及功能障礙將會持續到成人期,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建議父母,若孩子有ADHD的症狀產生,應以尋找專業治療為優先選擇,勿信坊間偏方。

ADHD 症狀將持續至成年

許多本土的研究結果也顯示ADHD是腦神經功能障礙所導致的疾病,包括神經心理學、大腦神經聯結、以及基因變異等障礙。根據英國的成人ADHD醫師Philip Asherson教授指出,ADHD之症狀及功能障礙會持續到成人期。包括工作表現、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物質使用、意外、違規範法等等,因此,ADHD是一個跨越生命期程 (across life span)的疾病,需要持續接受臨床醫療照顧與家庭社會的支持協助。

ADHD不能忽略藥物治療

ADHD的治療包含藥物治療、親職諮商訓練、學校資源教育及社交技巧訓練等各種模式,這些治療模式的效果都有嚴謹而完整的科學研究加以證實,而其中的藥物治療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治療選項,例如國內與國際的研究均顯示,藥物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兒童期與成人期ADHD的核心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減少多方面生活功能障礙,並且對神經心理功能、大腦功能性神經聯結等方面也都有顯著的改善效果。長期追蹤的研究也顯示,ADHD的藥物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各種危害健康的相關風險,如頭部創傷、意外傷害、自殺、犯罪率、以及物質濫用等等,而國內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研究也顯示,ADHD的藥物使用並不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未經科學證實的治療方法不宜採用

坊間目前存在許多未經客觀驗證的方法,聲稱可以治療ADHD,污名化ADHD的實證醫療,吸引許多個案及家屬先行嘗試這些方法,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曾有家長過去因受不當網路資訊宣傳影響,接受這些沒有科學根據的療法,不但ADHD症狀持續惡化,造成家庭經濟與心理的沉重負擔,和多方面的障礙加重,在接受專業精神醫療,病患的症狀與功能才終於獲得有效的改善。

ADHD在台診斷率低 專業診治應全面推廣

前絕大多數的醫學證據顯示,ADHD的專業診斷與臨床治療具備明確的客觀有效性,雖然許多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辛苦地進行校園衛教,在媒體上持續發表有關ADHD相關知識,但ADHD在台灣被診斷率未達兩成,實在令人擔憂,以公共衛生的角度上來說,政府單位應更積極進行ADHD專業診斷與臨床治療的全面性推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85歲姓男子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病的病史,因發燒及右上腹痛到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3公分大且硬的膽結石及急性發炎,考量患者年紀大且有慢性疾病,麻醉及開刀風險較高,經評估利用經口內視鏡超音波導引,配合電動液壓及碎石金屬網將結石碎掉取出,3-4週後再使用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年紀大的人總會擔心走路走到一半,關節就痛起來;青少年也要擔心運動時不當使用關節而受傷。隨著年紀增長,許多長輩都容易出現關節退化的問題,大家都希望能從年輕開始保養好關節,希望老年時能免受關節疼痛之苦,而到底日常的關節保健方式有哪些?熱門的關節保健食物該怎麼選呢? 《So...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前陣子名模林志玲47歲超高齡懷孕生子的喜訊,讓很多正在備孕中的夫妻,或是正在療程中,很想要懷孕的人帶來信心和希望。超高齡的定義是45歲以上,華育生殖醫學中心副院長王呈瑋坦言,自己認為40歲以上已經算是高齡,因此呼籲只要是40歲以上還想要懷孕的人,應要非常積極。 王呈瑋...

閱讀詳情 »

57歲男子左吉安於北斗夜市準備擺攤時,突然失去了生命徵象,熱心的長榮林姓女護生及其父親林各聲先生當下進行CPR(心肺復甦術),消防隊救護車人員接手急救與電擊,再前往卓醫院插管後,隨即轉到彰基醫學中心急診,經檢查、安置葉克膜、心導管室等緊急治療,終將左男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協助急救措施者 依法是用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