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7月大男嬰嘔吐不止,竟是「這個病」釀的禍!別大意,連女孩都會得....

7月大男嬰嘔吐不止,竟是「這個病」釀的禍!別大意,連女孩都會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寒冷,小兒腸胃炎的病患也大幅增加,門診觀察小朋友通常有嘔吐與腹瀉的症狀,然而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嘔吐的病患都是腸胃炎所導致的,也可能是其他外科疾病所造成。

過去疝氣未開刀 尿布解開腹股溝腫大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生兒科周安國醫師表示,日前一位七個月大的小男嬰因為嘔吐、不喝奶等症狀就醫,排便的情況跟平常一樣,經醫師檢視發現寶寶右側的腹股溝附近腫大,再詳細詢問媽媽,原來男嬰之前就有疝氣的狀況,只是未曾接受手術治療;過去腫大的地方都會自己消退,可是這次腫大後沒有任何消退的跡象,經診斷為嵌頓型疝氣,但因無法徒手復位,故馬上轉至外科急診開刀治療。

周安國醫師說,「魔鬼藏在細節中」,檢視寶寶時一定要把尿布解開,才算是完整的身體檢查,否則可能會錯過診斷的線索。這位病患來門診的時候,外觀看起來並無任何異常狀況,把尿布解開之後才發現是嵌頓型疝氣。

女孩也可能疝氣 卡住太久恐壞死

周安國醫師表示,新生兒發生腹股溝疝氣的機率大約是1%~5%,早產兒的比例會高到10%。所謂的「疝氣」就是在胚胎時期發育的過程,小男生的睪丸原本位於腹腔,之後會慢慢下降至陰囊當中,但是如果下降的路徑關閉不全,形成鞘狀突未完全封閉,就會造成疝氣囊。倘若鞘狀突開口越來越大至一定程度後,腹腔內的腸子便會滑入疝氣囊。小女生則與子宮圓韌帶的發展有關,除了腸子之外,卵巢也可能會掉入疝氣囊內造成疝氣。

臨床上若是掉落下來的腸子卡在疝氣囊就會形成嵌頓型疝氣,這時需要徒手將腸子推回腹腔裡面或是手術治療。若卡住太久,引發血流與淋巴阻塞,就可能會引發腸壁受損或壞死。所幸這位寶寶的嵌頓型疝氣並未合併有血流阻塞的情況,手術進行順利,術後進食狀況恢復到跟平常一樣,隔天即出院返家。

周安國醫師提醒家長,一旦寶寶被診斷有腹股溝疝氣情況,應該要及早治療。如果在開刀前就發現到寶寶有持續嘔吐的情況,更要小心是不是已經發生了嵌頓型疝氣。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1名28歲男性洗澡時被家人發現倒臥浴缸內意識不清,消防隊到達現場時發現熱水器裝置在浴室內,因天冷窗戶緊閉,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者有13%為意外,87%因燒炭自殺,主要發生在年輕族群,平均年齡約36歲,男女比率差不多。 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注意通風、提高警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詹先生有吃檳榔的習慣,然而近1年多來吃東西或打哈欠,下顎都會不自主發出「喀」的怪聲,並伴隨惱人酸痛。後因疼痛加劇求診,才確定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經3次震波治療後,終於可以正常張口。 常咀嚼、吃過硬食物 恐造成臉頰側關節發炎 詹先生在本次求診前,曾接受「喬」下巴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52歲的吳先生工作是司機,休閒時喜歡使用平板或手機,有天要拿牙刷時右手中指無法握起來,勉強握起後就卡住。右手要拿東西時,常覺得拇指無力,手腕處越來越痠痛,原來是罹患輕微扳機指合併媽媽手。 扳機指、媽媽手 都是肌腱發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蔡曜鍵說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1名年約30歲的沈先生,工作常需搬重物,某日搬運時察覺手不自主抖動,後來手抖到字都無法寫,連腳也開始抖、走路遲緩不穩,開始出現頭暈、疲累等症狀。求診後發現沈先生的弟弟曾被診斷威爾森氏症,具有家族病史,檢查後沈先生確診為罕見的威爾森氏症,藥物治療後病情穩定,持續回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