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位於腹部下方,一對長相如蠶豆狀的腎臟,堪稱是人體最大的淨水廠。不分日夜,每天清潔、過濾約150公升的血液,將有用的物質回收到血液中,無用的廢棄物質代謝到體外,讓我們的身體,得以維持在一個良好的平衡狀態。

 

老化因子1:腎元

義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何立鈞指出,每對腎臟約由130萬顆的腎元所組成。

每個腎元包含一顆過濾血液的腎絲球,將濾出的血漿送到腎小管;腎小管回收有用的物質,並將過多或無用的廢物排除,就成為尿液;尿液會由腎乳頭至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而排出體外,如此能保護人體,避免毒素堆積於體內。

30歲以後,越來越多的腎絲球開始硬化,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故人體腎臟最健康的時期,正是於30歲以前。

何立鈞醫師說明,數據顯示,70歲時尚未硬化仍有正常功能的腎絲球,僅剩2/3或是一半,當腎絲球的數量減少,近端的腎小管也會跟著萎縮。30歲到90歲,因腎元逐漸喪失,腎臟的重量相對會降低20%到30%,外觀長度平均縮小2公分,這就是老化對於腎臟基本構造的影響。

 

老化因子2:水份、電解質與酸鹼的平衡

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何立鈞醫師表示,腎臟還同時負責人體水份與各類電解質,如鈉、鉀、鈣、鎂、磷等的平衡。除了基本的水份調節外,如飲食中攝取鈉與鉀,是因腎臟的排泄來獲得平衡,甚至連血液、尿液的酸鹼濃度,也是靠腎來保持適當的閥值。

其實,60歲以上者在一般的情況下,仍然足以維持這些平衡度,但如果水份與電解質發生太大的變化時,腎臟就要花比以前更多的時間才得以恢復平衡。

何立鈞進一步說明,如有在使用利尿劑,或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ACEI),以及其他容易影響體內水份或電解質的藥物時,就有可能出現高血鉀或低血鈉等副作用,需特別留意。再者,高血壓者建議以低鹽飲食,主要也是因為腎臟代謝速度變慢,容易使血壓不穩定。

 

三高控制 清淡飲食

30歲以後,腎臟的功能開始走下坡!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這3點要注意~

 

該如何預防腎臟的老化呢?

何立鈞醫師說,雖然老化的腎臟會逐漸萎縮,使得功能不像從前一般好,但好好保養,剩下的功能仍可支付生活所需,不妨參考以下3點。

1.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有三高疾病、糖尿病者,要定期追蹤控制好病情,盡力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0 mmHg的正常範圍內,並配合醫生的指示用藥。

2.少油少鹽、降低鈉攝取、適時運動: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較容易併發腎功能低下問題,有狀況就需及早就醫。

3.避免來路不明藥物:臺灣洗腎人口為世界之冠,與濫用成藥有很大的關係。應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成藥、藥草,以防破壞了腎功能,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冬日補腎,善用身邊天然食材 

想補鈣,千萬不能這樣吃!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551例本土個案,再創今年新高,這一波疫情校園也是重災區,到底停不停課惹來家長抱怨,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今(12)日公布統一標準,改以班級為單位,學校有3分之1以上班級或全校達10班以上班級暫停實體課程10天,該校得實施全校暫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推動「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第一波適用場所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2)日點名,鼓勵特定的場所,包括餐廳、運動中心、市場、演唱會、宗教繞境活動等,可以先搭配使用,在進入這些場域時只要出示APP畫面,就得免用其他實聯制措施,不過,超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551例本土個案,再創今年新高,離指揮官陳時中口中「4月底本土上千例」似乎已經不遠。下午被問到4月底每日確診個案是否可能「破千」、「破萬」?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坦言,當然是有可能發生,目前各地衛生局還在進行檢驗跟基本匡列,希...

閱讀詳情 »

前言 糖尿病腎臟病變,對於不管是第一型糖尿病病變或第二型糖尿病病變,都是相當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根據美國腎醫學會統計,台灣的洗腎盛行率是全世界最高(參考資料1),且根據衛福部統計與台灣人糖尿病盛行率較高有關(參考資料2),因此是每一位糖尿病病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腎臟的功能 在學時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