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3歲前都很關鍵!7項指標讓你知道你的孩子需不需要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3歲前都很關鍵!7項指標讓你知道你的孩子需不需要幫助!

可愛的喬喬妹妹已經1歲半了,最近媽媽對喬喬還不會開口說話感到焦急,雖然有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是就是還沒說第1個字,後來喬喬媽帶喬喬到醫院接受評估才發現,喬喬並不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她也在早期溝通行為表現呈現落後。

7項指標 可良好預測語言發展能力

大部分1歲到15個月的幼兒就應該開始說話,而且可理解簡單的指令,這7項指標可以良好的預測2歲前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而語言發展遲緩又是預測發展遲緩的良好指標,也就是說,若是嬰幼兒時期能儘早鑒別出語言發展遲緩,就有機會提早發現發展遲緩,除了語言治療介入,還能更全面的給予兒童物理與職能的介入,指標包含:


1) 社會情感指標:情緒表達及眼神使用

2) 溝通功能:需求表達、共同注意力、社會互動

3) 手勢運用

4) 發聲運用

5) 口語運用

6) 理解

7) 物品操作

有25%~50%孩童有語言發展遲緩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陳怡伶表示,經過語言治療師的介入,透過例行性遊戲、象徵性遊戲、口腔動作遊戲及手勢的教導等策略,可幫助這類孩子全面提升溝通能力,包含提升溝通意圖,非口語溝通的運用(肢體、眼神、手勢、發聲),口語理解,符號的使用。

有些小孩的口語表達為晚發型,這些小孩在2歲時會說的詞彙量少於50個,並且也沒有雙詞的結合(如:媽媽抱抱),但語言理解都正常,這些兒童中有50%~75%到3歲時會迎頭趕上,但仍有25%~50%的孩童到學齡階段會有表達性的語言發展遲緩。早期評估,早期介入,才不會錯過0~3歲大腦快速發育的黃金時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37歲的李小姐長期反覆性嘴破、關節酸痛及皮膚癢疹,且陰唇嚴重潰瘍,經詳細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證實罹患了罕見的全身性疾病──貝塞特氏症,經過數周的門診治療,外陰部潰瘍幾乎痊癒,仍需長期追蹤。 臨床特徵是反覆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 貝賽特氏症患者大多分佈在沿著古代絲綢之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年約19歲男大生近日觀察小便,發現顏色多呈現茶葉色,且臉色逐漸變黃,擔心罹患肝病,至肝膽腸胃科就診發現,患者的膽紅素偏高但肝功能指數正常,合併不正常、原因不明的貧血,因此細心的將患者轉至血液腫瘤科,安排檢驗後確診為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使用類固醇,患者症狀漸漸改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孩子成長過程中,「生長」與「發展」均衡並進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有些症狀的發生也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父母應隨時觀察、關心孩子,避免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台灣每年平均15,000名嬰兒可能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提重物、走樓梯越來越吃力?「顧骨本」不該只是停經後婦女與銀髮族的專利,年輕族群也更應該小心預防!依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5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14.36%,...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