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4小時排毒 輕鬆擊退小肚腩!

排便不順腹胖大敵

明明沒有吃很多,卻經常覺得肚子脹脹的,腰圍一圈圈活像“米其林”,體重也居高不下。注意!這可能就是你一直無法找出肥胖原因的癥結。體內多餘廢物若沒有清除乾淨,會造成小腹經常性微凸,糞便蓄積在腸道內不僅不健康,身體也會不自覺感到臃腫、肥胖,久而久之便成為減肥上的大敵。

因此,每天做好“昨日進,今日出”的體內環保,才能讓你天天神清氣爽,身體輕盈一整天!

便秘女請出列!

誰是便便不順的人?便便不順是指大便的量少而且幹、硬,通常一星期排便次數少於三次。便秘的人常常排便困難且腹部疼痛,其他症狀還包括:感覺腹部脹氣,不舒服及行動懶散。

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一般而言,若排便次數每週少於三次,排便時需費力才能解出一些顆粒狀,或較硬的大便,或排便後仍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就可能有“便秘”的問題了。

 

“宿便”小辭典

醫學上並沒有“宿便”這個名詞,但一般會將它定義為殘留在大腸內而沒有排除乾淨的糞便,也就是便秘所引起的。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前一天所攝取的食物,隔天就要排出,排便次數以一天1-2次最好。

剛起床喝鹽溫水

每天造成空腹時,先喝一大杯溫開水(最好是溫水,能增強腸胃的蠕動),或可加入少許鹽(能引起胃和大腸的反應,藉此軟化糞便)。一旦養成習慣,每早喝過後就會自然產生便意。

早餐前小腹按摩

Step1 早上起床後,以手指輕壓腹部,並以順時鐘旋轉的方式按摩腹部。

Step2 輕壓約1分鐘後,再改以逆時針方向持續按摩。

Step3 等到腸內蠕動較為活躍之後,排便自然更為順暢。

24小時排毒 輕鬆擊退小肚腩!

早餐:纖維多多

從早餐開始就攝取足夠的纖維質,水果生菜沙拉是優選。

早餐後便意產生

腸道開始蠕動,慢慢會有想解便的感覺。當便意來時要趕緊抓住機會,以免拖延之後便意消除,造成糞便幹硬而形成便秘。

午餐:均衡健康飲食

少吃油炸食物、少喝甜度高的飲料。

午餐後:補充乳酸菌

可以喝杯優酪乳或含乳酸菌飲料以增加益生菌數量,或隨時多補充水分,都有利於隔天的“嗯嗯”順暢。

善用飲食小幫手便便超順暢

若你經常性的吃多排少,表示你的吸收良好但排泄不良,也就是造成日後肥胖的重要因素。此外,也可能是你的大腸蠕動較慢,得多吃一些促進腸胃蠕動的食物,像是纖維質、膠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另外,很多女生為了怕胖不吃含油食物,醫師也提醒,油脂能潤滑腸道,幫助排便,因此,適量攝取油脂類還是必須的。

也有些人會以其他輔助視頻來緩解便秘,像是酵素、藻類、益生菌等。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都只能短時間作為緩解之用,不能長期食用,以免造成習慣性依賴症,讓便秘情況更惡化。

高纖維食物:纖維質能增加糞便體積,幫助腸胃蠕動,刺激排便,建議每天至少攝取5-7份的蔬菜水果,及其他高纖維食物,如糙米、五穀米、南瓜、番薯、薏仁、香蕉、木瓜、柳丁、柑橘類、竹筍、木耳等。

酵素:生食的蔬果谷牙中含有酵素,能將各種營養素轉化為身體可消化吸收的成分,有利代謝。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罕見地延後至晚上開始,在專家會議後,今(25)日拍板確定,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時間改為3天,如第3天居隔期滿快篩陰性後,則進行4天自主防疫。從4月26日起,縮短居家隔離的天數為「3+4」正式上路;目前正在居隔者,如天數超過3天,從27日起開始解除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5,2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108例本土個案及113例境外移入(10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即日起,密切接觸者的居隔天數由10天縮短為3+4天(居隔3天、自主防疫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近六旬女性發現內褲沾染咖啡色分泌物,不好意思就醫,竟然天天墊護墊,一墊就是兩年,最後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服用號稱可回春的含荷爾蒙藥品,導致子宮內膜增厚。 停經後出血 不論顏色都應就醫檢查 臺中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黃閔暄表示,婦女停經後出血,不少人會以為是亂經,甚至當成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