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圖來源toutiao)

這是一段穿越了19年的醫患故事。。。

十九年前,在大陸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一對雙胞胎被送到了這裡,他們的父親叫谷衛華,是一個退伍軍人。這對雙胞胎是一對連體嬰兒。

據時任新橋醫院院長王衛東回憶,當時對孩子進行檢查後發現,這一對連體新生兒的胸口劍突到肚臍位置緊緊相連,並且胸心、腹部內還有多處臟器畸形。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圖來源toutiao)

當年,大陸還從未有過類似連體嬰兒成功分離的病例報導。「如果不救,孩子隨時可能夭折,如果挑戰難度為其手術,還有一絲治癒的希望!」王衛東說。

隨後,新橋醫院成立了救治專家組,在查閱國外有限的臨床文獻基礎上,結合豐富的救治經驗,專門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從每天喝多少奶、排尿量測定、腹部皮膚延展按摩等等都有專人負責。

1996年11月11日,專家們為這對雙胞胎進行了手術分離。分離中,專家們從麻醉插管到手術中生命的監測,不斷挑戰生命極限,經過10餘小時的努力為孩子完成了分離手術。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19年前,醫生在給谷橋治療)(圖來源toutiao)

家人為感謝醫院,將兄弟倆取名為谷新和谷橋。術後不到一個月,哥哥谷新因為心臟畸形夭折,谷橋卻堅強地活了下來。

離開醫院後的19年中,谷橋經歷過學業的不順、同齡小夥伴的嘲笑、留守兒童的孤獨,甚至是母親的乳腺癌病情,但最終,出生後就幾經生死磨難的谷橋挺了過來,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03分的高分,成功被四川外國語大學錄取。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谷橋小時候在醫院複查)(圖來源toutiao)

如果只到這裡,這不過是一個闖過鬼門關並實現人生理想的勵志故事。但谷橋的一個舉動,最終讓這段跨越19年光陰的醫患故事寫上了最動人的結局。

8月3日,谷橋回到曾經給予他第二次生命的新橋醫院,感謝當年救命之恩。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谷橋展示手機裡保存的19年前舊照)(圖來源toutiao)

19年的歲月,改變了所有人的容顏。當年為他做手術的心血管外科主任肖穎彬教授,已是兩鬢染白的心血管外科著名專家、二級教授。當年陪著他從鬼門關走過來兒科趙聰敏主任、超聲科高雲華主任、肝膽外科梁平副主任也已退居二線,成為這一領域在國內的知名專家。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圖來源toutiao)

「長大了,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們兄弟倆才出生幾天。」在新橋醫院的會議室裡,肖穎彬教授拍著谷橋的肩膀說。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圖來源toutiao)

趙聰敏教授一把摟住谷橋,淚水在眼眶中不停打轉。他說,當年為了救這兄弟倆,醫院20多個科室出動,一百多名醫生參與。谷新身體較弱,在醫院大大小小的搶救進行了數百次。雖然谷新最終還是沒能保住,但看到谷橋長大,還高分考上大學,他由衷感到高興。

當年手術成功後,王衛東把谷新、谷橋認作「乾孫兒」,得知谷橋考上大學,王衛東表示大學四年每年資助他5000元學費。

 

19年前,這位連體嬰男孩被醫生搶救成功,19年後男孩發生了ㄧ件事,特別回來感謝恩人,那件事網友聽了超淚崩!

(圖來源toutiao)

時隔19年,在金榜題名之後,仍然沒有忘記當年為了自己的生命付出過努力的醫生們。一句簡單的道謝,一個輕輕的擁抱,其實是對醫生們最溫暖的安慰。如果所有的醫患關係都能像這樣,該有多好。

 

(圖來源toutiao)

via

相關推薦

女人臉上的幾大殺手分別是「青春痘」,「色斑」,「皺紋」還有一個很少人知道的,他就是脂肪粒。 脂肪粒是一種長在皮膚上的白色小疙瘩,約針頭般大小,看起來像是一小顆白芝麻,一般發生在臉上,特別是女性的眼睛周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找出長脂肪粒的「元兇」和去除方法吧! 找出造成臉上長脂肪粒的「元兇」 肌膚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不論美醜高帥、貧窮富有,世界上少數公平的事就是─人人都會放屁!但你知道嗎,我們所吃下的添加物、或是高糖飲食,都會讓「屁」如影隨形。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腸胃科教授Lisa Ganjhu指出,「屁」的產生,有時是因為腸胃中的食物發酵或細菌作用,導致氣體凝聚在體內,例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不到20歲的高職學生,經常透過網路認識新朋友,又因信任網友,故常在未戴保險套情況下發生性行為,直到2年前,出現發燒、關節疼痛等情形,以為感冒怎麼都無法痊癒,才由家人陪同至醫院檢查,經醫院證實罹患愛滋病。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指出,近十年來發現,6-9月的暑假期間,被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燒燙傷口癒合易出現攣縮變形,導致患者無法正常活動,而正確姿勢擺位可避免。醫師指出,頸部、腋下、手肘、手指、手腕、髖部及足踝,是最容易攣縮的部位,擺位原則以對抗疤痕攣縮的方向,尤其頸部燒傷患者,頭部不可使用枕頭,以免日後無法抬頭。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組組長林睿騏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