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4年電子耳舊換新 傷口小效果更佳
舊式電子耳組織破壞大
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主任指出,電子耳在臺灣發展歷史已有廿年,陸續有故障的電子耳需要重新植入,手術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早期電子耳手術植入沒有微創概念,組織破壞比較大,開刀後耳蝸組織會沾黏、纖維化或是發炎,耳蝸可能被封住、或是故障的電極被黏住,拔出來的過程中可能會斷在裡面,新的電極就沒辦法放入,所以得小心的剝離旁邊沾黏的組織,保留耳蝸內部的構造,輕輕的把舊的故障的電極拿出來,再重新放入多頻道電極。
新式電子耳屬微創手術 考慮未來再植入
對比以前與現在電子耳的技術,吳弘斌主任指出,早期電子耳的傷口長度20公分,現在只有2.5公分。早期耳蝸灶口0.2公分,現在僅僅0.04-0.06公分,直徑是原來的1/3到1/4,組織破壞小,電極更細,屬微創手術。他強調,新的手術觀念是電子耳不只放入,更考慮到未來10年、20年後需要重新再植入的問題,微創方式減少創傷,耳蝸裡面的發炎跟沾黏就會少很多,方便未來的再植入工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3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