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示意圖-圖片來源keiarao.cocolog-nifty    ntdtv.下同)
秋天最容易感冒發燒了。雖講究春捂秋凍。但也要凍得適度嘛。小孩的體質不比大人。 

萬一感冒發燒了怎麼辦?

特意找了一份退燒方法。家長們一定得收好了!

5種按摩退燒法

1.清肺經肺經定位:無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無名指尖,從食尖向下推至指根50次,以清肺經。

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2.推天河水天河水定位: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方法:後用拇指蘸取少量冰水,推天河水50次。天河水即從寶寶手腕橫紋至肘部橫紋處。

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3.按合谷穴合谷穴定位: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

操作方法:用拇指點按寶寶左手合谷穴50次,然後換右手。

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4.按大魚際

大魚際定位: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甲垂直按在大魚際穴,一緊一松地按壓2分鐘左右。

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5.按揉列缺穴列缺穴定位: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揉寶寶手腕兩側的列缺穴各2分鐘。

13種退燒方法,緊急時刻超好用!家長們趕緊收藏!


8種家中實用物理降溫法

1.洗溫水澡更有利於寶寶散熱,水溫應調節在27~37℃左右。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

2.熱水泡腳可用溫度在40℃左右的溫水給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撫搓寶寶的兩個小腳丫,有利於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3.溫濕敷即用毛巾浸於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分,敷於額頭,每10~15分鐘更換一次。

4.酒精降溫用小毛巾蘸30%的酒精,擦寶寶的腋窩、腹股溝等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注意不可全身擦試,否則很可能會造成寶寶酒精中毒。

5.捂住囟門寶寶一歲半以前囟門還未完全閉合,父母可在寶寶睡着後,用手心捂住寶寶的前囟門,至到寶寶的頭微微出汗。一般來說,捂15~30分鐘左右寶寶就會出汗。

6.搓腳心和四肢先搓腳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後背,最後將寶寶兩隻小耳朵搓搓熱,再搓搓百會穴。一會兒寶寶就出汗了,體溫也就降下來了。

7.冰枕降溫可去醫院給寶寶買個冰袋。把冰塊敲成小塊,用水衝去稜角後,裝入冰袋,袋子里的水加到2/3滿就可以,排凈空氣,用毛巾包好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但應注意,新生兒禁用。

8.退熱貼退熱功能主要是物理降溫,跟敷毛巾、枕冰袋等方法類似,但其使用起來更方便。如果寶寶體溫不超過38.5℃時,可以不用。TIP:冰枕和退熱貼降溫方法,建議寶寶發燒超過38.5℃後使用。

護理髮燒中的寶寶,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1.給寶寶穿輕薄衣服,有利於散熱。千萬給寶寶“捂汗”,否則可能加速寶寶體溫上升。

2.保證寶寶充分休息,多給寶寶喝水。可以喝點淡鹽水,有利於“下火”。

3.可開空調幫助寶寶降溫,但應注意保持空氣流通。每隔1~2個小時應開窗通風一次,每次通風時間至少保證在10~30分鐘。另外,空調溫度也不能開得太低。

4.應多給寶寶吃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

5.如果寶寶溫度超過38.5℃最簡單、安全、有效的降溫方法,還是合理的口服退燒藥。

6.當寶寶發燒溫度越來越低,發燒間隔越來越久,就表示父母可以逐漸安心了。

寶寶發燒時可參照以下規律,判斷病情嚴重與否:

如果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則說明寶寶的體溫還會上升;而如果寶寶手腳變暖,出汗了,就說明體溫不會再上升。如寶寶高燒超過39.5℃以上,精神較差,嗜睡或有驚厥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處男也可能染上菜花?日前1名高中生洗澡時發現陰莖上長出2、3顆肉芽,用力拔掉後不料卻越長越多,隨即被母親帶去就醫,發現竟是得了菜花。但高中生自訴從未有過性行為,後來詳細詢問後推斷,可能是日前隨家人去公共溫泉時,誤用陌生人毛巾而染病。 中醫師黃慶雲說明,俗稱菜花的「尖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去臨床上治療大腸直腸癌時,許多患者都會擔心因要做人工肛門而害怕治療,但其實目前已能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保留病患的肛門。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指出,院內自2013年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臨床上已成功施行超過410例,如今也獲國際原廠認證,成全台首家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60多歲的林先生,因兩年前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進而到骨科就診,診斷為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直到上次回診,醫師發現其右手會抖,進而轉至神經內科門診追蹤。陪診的林太太說,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經醫師詳細問診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眼睛」的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衰退,你曾感覺看東西時眼晴有點模糊?快來看看日本眼科診所藤井澄醫師解答「老花眼」的相關問題。上年紀後任何人難避免「老花眼」 事先了解症狀從容相處!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老花眼」常帶來麻煩。除了近的東西變得難以看清楚外,讓人在意的症狀還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