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2歲女孩經常頭疼、抽搐!沒想到「凶手」竟然藏在頭部裡面!千萬別讓小孩吃生肉

12歲女孩經常頭疼 抽搐!沒想到「凶手」竟然藏在頭部裡面!千萬別讓小孩吃生肉

儘管人們越來越重注衛生,很多寄生蟲已經滅絕,但還有一些寄生蟲仍然危害著孩子的健康。《健健康康成長記》本期為大家講解兒童要防的6種寄生蟲病。

12歲女孩婷婷因經常頭疼、抽搐入院治療,經檢查發現,「凶手」竟然是一條長約20釐米,名為曼氏裂頭蚴的寄生蟲。

6種小兒常見寄生蟲病

1. 蛔蟲病

1) 寄生部位:小腸內

2) 感染途徑:主要通過手和食物感染,如生吃瓜果,飯前便後不洗手,喝不潔生水,玩具不潔,愛吃手指、喜歡含東西等都可引起感染。

3) 危害:輕者可以沒有症狀,但當有大量蛔蟲寄生時,會發生消化不良、厭食、陣發性臍周腹痛、嘔吐等,甚至因蛔蟲鑽入膽管(膽道蛔蟲)、胰管、闌尾(蛔蟲性闌尾炎)等部位,引起腸梗阻、炎症、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4) 治療方法:使用驅蟲藥

2. 蟯蟲病

1) 寄生部位:大腸內

2) 感染途徑:分為自身及異體感染。自身感染是指雌蟲於夜間爬行肛門,在周圍皮膚上產卵,引起奇癢,寶寶用手指搔癢而沾染蟲卵,在進食或吮吸時吞入蟲孵;異體感染是被蟲卵污染的食物、玩具經口感染,也可經口鼻吸入飛揚的蟲卵而感染。

3) 危害:引起肛門和會陰部奇癢,影響孩子的夜間睡眠。偶爾還有蟯蟲侵入鄰近器官,如進入女孩的陰道並上行,引起陰道炎、輸卵管炎等。

4) 治療方法:口服藥物或外用藥膏

3. 鉤蟲病

1)寄生部位:小腸內

2) 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皮膚接觸感染。當寶寶赤足或裸體坐於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泥地或水田中時,或因洗曬的尿布落地被蚴污染,都能使孩子感染。此外,吃進污染的菜蔬及食物也是感染方式之一。

3) 危害:臨床上以貧血、營養不良、胃腸功能失調為主要表現,重者可致發育障礙及心功能不全。

4)治療方法:一般病例宜於驅蟲治療後補充鐵劑,但重度感染伴嚴重貧血者,宜先予糾正貧血。

4. 弓蛔蟲:

1)寄生部位:有核細胞內

2) 感染途徑:主要由吃生的或未熟透的帶有病原的肉所導致。但也有可能是通過其他途徑感染,如吃受到弓形蟲污染的瓜果蔬菜,飲用受污染的水,或者在觸摸了受污染的土壤、貓砂、肉之後,又觸摸自己的嘴巴、鼻子或眼睛。此外,可在懷孕期間由母體傳染給胎兒,以及通過輸血或器官移植傳染給他人。

3) 危害:

●先天性弓形蟲病:多數嬰兒出生時可無症狀,部分於出生後數月或數年發生視網膜脈絡膜炎、斜視、失明、癲癇、精神運動或智力遲鈍等。

●後天獲得性弓形蟲病: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以急性淋巴結炎最為多見,約佔90%。免疫缺損者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惡性腫瘤(主要為霍傑金病等)常有顯著全身症狀,如高熱、斑丘疹、關節痛、頭痛、嘔吐,並發生腦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腸炎等。

●眼弓形蟲病:視力模糊、盲點、怕光、疼痛、淚溢、中心性視力缺失等。炎症消退後視力改善,但常不完全恢復。可有玻璃體混濁。

4)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

5.絛蟲病

1) 寄生部位:腸道內

2) 感染途徑: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豬囊蟲的豬肉

3) 危害:面色萎黃或蒼白,形體消瘦,腹部或上腹部隱隱作痛,腹脹不適,甚或噁心、嘔吐。常在內褲、被縟或糞便中發現白色節片,或伴肛門瘙癢。

4)治療方法:口服驅蟲藥物治療

6. 曼氏裂頭蚴病

1) 寄生部位:眼部、皮下組織或腦、腎、肺等臟器

2)感染途徑:以食物和傷口為主要途徑,如食入含有裂頭蚴的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雞肉、豬肉等而獲感染,用生蛙肉或蛇肉局部貼敷傷口或患處而獲感染,飲用生水或湖塘水致使蟲卵進入人體而感染。

3)危害:因裂頭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異。

●眼裂頭蚴病:眼瞼紅腫,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微疼,奇癢或有蟲爬感。可有直徑約25px的游動性、硬度不等的腫塊或條索狀物。若侵入眼球內,可發生眼球凸出,眼球運動障礙。嚴重者出現角膜潰瘍、虹膜睫狀體炎,玻璃體渾濁,甚至並發白內障而失明。

●皮下裂頭蚴病:多累及四肢軀幹表淺部,可有直徑長約0.5—125px的遊走性皮下結節,圓形、柱形或不規則條索狀。局部有搔癢、蟲爬感,若有炎症時可出現間歇性和持續性疼痛或觸痛、或有蕁麻疹。

●口腔頜面部裂頭蚴病:口腔粘膜或頰部皮下出現直徑約0.5—75px的硬結,患處紅腫,發癢或有蟲爬感,並有多小白蟲(裂頭蚴)溢出史。

●腦裂頭蚴病:臨床表現酷似腦瘤,常有陣發性頭痛史,嚴重時昏迷或伴噴射狀嘔吐,視力模糊,間歇性口角抽搐,甚至癱瘓等。

●內臟裂頭蚴病:因裂頭蚴移行位置而定,有的可經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應,有的可能經呼吸道咳出,還有見於脊髓、椎管,尿道和膀胱等處,引起的後果較嚴重。

4)治療方法:主要靠手術摘除

6大措施可使兒童遠離寄生蟲病

●搞好個人和環境衛生。經常洗澡、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後洗手。

●經常剪指甲。過長的指甲中易隱藏大量的寄生蟲,會隨著食物進入體內。

●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最好經過消毒或削去外皮。

●肉類等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若飼養了寵物,一定要帶寵物去檢查是否感染寄生蟲以及及時進行驅蟲治療,除此之外,定期為寵物洗澡。在接觸過寵物後,要用有除菌功能的肥皂洗手。

●路邊小吃要儘量少吃,因為空氣中漂浮著很多灰塵,灰塵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卵,這些寄生蟲卵有可能附在燒烤上面,當吞下這些含有蟲卵的食物後,寄生蟲就會在身體中生長發育。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呂建德/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顯示,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首次超過14%,正式宣告進入高齡社會!而年長者最大的困擾,就是隨著時間稍縱即逝,年紀慢慢變老,身體機能退化快,體力也大不如前,若是再加上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很容易患有「肌少症」。 為了避免年長者肌力快速退化,除了不斷提醒年...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一年用量500多萬粒的抗精神病藥理思必妥(Risperdal),在美國因導致馬里蘭州一名男性乳房增大,卻未註明此一副作用,遭費城陪審團裁決需賠償80億美元,不過,在台灣,食藥署今(9)日表示,該藥品在國內的仿單早有特別提醒「男...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前往台南市仁德區本土登革熱個案東區工作地周邊查核病媒孳生源。(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成大校園爆發登革病毒第三型的登革熱群聚之後,疾管署今(9)日公布台南市再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名仁德區仁愛里20多歲男性,確診感染的是登革病毒第二型,警訊是,按照過去...

閱讀詳情 »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賴智信牙齒咬合不正與遺傳有關正常情況下,牙齒咬合時,上下排的牙齒應是密合排列。牙齒咬合不正除了與先天的基因遺傳有關外,後天因素如用口呼吸或口腔不良習慣,容易導致上排或下排牙齒凸出;或是有齲齒、牙周病等,也容易造成牙齒間縫隙過大、甚至缺牙等情形,都可能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