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0秒測你的死亡率!!低於3分的人實在太危險了!

一個簡單動作自測你的身體是否已經提前衰老了!

以下是巴西醫生 Claudio Gil Araujo的一項研究結果,用一個簡單的做起測試實驗,就能預測一個人的壽命長度。他找了兩千多位51到80歲的病人參與他的研究並長期跟蹤。最終發現,在SRT測試法中,那些得分<8的人,在6年內死亡的比率是得分>8的人的兩倍。而那些得分≦3分的人,他們未來6年死亡率是得分>8的人的5倍。

  關於SRT測試:

  Araujo醫生一直注意到很多病人,特別是年紀大一點的病人,身體靈活性逐漸變差,甚至連彎腰撿東西這樣的簡單動作都不能完成,衰老的重要指標是肌肉力量的衰減以及平衡能力的變差,而這一變化又會讓人更容易摔倒受傷,帶來生命危險。

  Araujo於是希望能給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讓人們清楚自己的身體具體可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提前預防衰老,而不僅僅是告訴人們保持健康的重要性。而現有的評估人體平衡能力以及肌肉力量的方法又過於複雜和浪費時間,比如需要較大的場地進行行走測試和特殊的儀器,座椅等,很多人都沒有條件參與。

  同時,傳統的測量評估方法因為人為操作、以及儀器的因素,比如測試座椅的手柄長度、測試人員捏按秒錶的時間不同等,會導致測試結果有較大誤差,不是那麼可信。Araujo醫生和他的團隊於是研究出了這套簡單的SRT測試,不需要任何儀器或者特殊場地,只需要一個墊子鋪在地板上,測試者在上邊蹲下,起來即可。

  SRT測試得分每增加一分,死亡風險就會降低21%,Araujo醫生將這一項的研究成果發表於歐洲心臟病雜誌。他希望這一發現能引起人們對運動的重視,讓人們年老的時候還能健康的走進健身房,而不是被推進急救室。

10秒測你的死亡率!!低於3分的人實在太危險了!

  SRT測試如何進行:

  1.在地板上鋪上一個墊子,赤腳站上去(最好是瑜伽墊)

  2.雙腿交叉,慢慢坐到墊子上,不要扶東西

  3.如圖,同樣從墊子上站起來,注意儘量不要讓你的手、膝蓋、手臂或者雙腿側面碰到地面

10秒測你的死亡率!!低於3分的人實在太危險了!

  評分規則:

  滿分為10分,測試過程中發生手掌,膝蓋,前臂(包括手肘),膝蓋和大腿接觸地面,和手扶膝蓋的情況一次扣1分(如圖),坐下和站起過程中失去平衡1次扣掉0.5分。

  SRT綜合測試了你的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力量),平衡能力,協調力,還有柔韌性。由於老人家的肌肉和骨骼系統退化,所以他們更加需要適量的肌肉鍛鍊。很多老人家失去日常起居的能力,主要原因是肌肉力量不足。所以兩年多前,美國運動醫學會在一般健體運動鍛鍊的計畫中特別強調強化肌肉的練習。年青人及早鍛鍊肌肉,可為未來紮穩根基;老年人鍛鍊肌肉,則可增強肌肉力量,預防退化,延長身體活動能力的壽命。

  這個測試雖然是針對老年人,但是也給我們這些年輕的、以及「還不太老」的人敲響了警鐘。經常運動,以及適量肌肉訓練,不僅可以保持你的體形,還可以延長你的壽命和健康值。研究顯示,人一過三十歲,便開始老化,過了四十歲,肌肉更開始以每年0.5%到2%的速度減少;而任何身體活動(運動)都可以達到延緩退化的效果。

  增加肌肉訓練,增強肌肉力量的重要性:

  德國內科醫生行業協會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肌肉鍛鍊能讓人更長壽。缺乏肌肉的男性死亡率要明顯高於肌肉發達的男性。「更多的肌肉也就意味著更強烈的糖分燃燒,而燃燒更多的糖分也就會降低患糖尿病的幾率。」此外,肌肉鍛鍊還對降低膽固醇和降血脂有好處,能增加身體的總消耗。與缺乏肌肉的人相比,肌肉發達的人做同樣的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這有助於預防肥胖症。因此,建議每週至少做2次1小時的耐力運動和2次半小時的力量訓練。

  瑞典學者2009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也顯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與全因死亡有關。該研究觀察了8677位男性,年齡20~82歲,平均隨訪18.9年(1980年—2003年)。結果發現肌肉力量增強不僅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病的死亡,同時可以降低癌症發病風險,進而降低了全因死亡。

你的生命值還有多少,是否已經提前衰老了,趕緊測測吧!!!參考來源

相關推薦

一位22歲女性,六月底到台東及蘭嶼遊玩四天,回台北八天後,出現發燒三天不退、畏寒、頭痛、全身痠痛及虛弱,於是前往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急診掛號,回家後症狀沒改善,仍發燒、頭痛,因此再度回到該院就診並住院。住院後生命徵象顯示體溫38.8度,脈搏111/分,呼吸率20/分,血壓130/66毫米汞柱,血氧飽和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這幾天氣溫變低,許多人即使身上裹著厚重外套,頭戴著毛帽,頸部繫著圍巾,卻還是直喊冷,營養師建議,天冷時可以隨身攜帶保溫杯,裡面裝盛熱飲,如茶水、薑茶或牛奶、豆漿,只要喝下肚立即覺得身體暖呼呼。 生薑屬於傳統禦寒食材,例如入秋之後有不少人大啖薑母鴨、喝熱湯,台北醫學附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3歲的小學老師陳小姐,半年前自己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早期乳癌,於是趕緊做了局部乳房切除,術後並進行化學治療,後來醫師告訴陳小姐接下來還需要接受「電療」即放射線治療,這讓還沒有小孩的陳小姐擔心,怕以後懷孕生子能否哺餵母乳,也怕自己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而影響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學剛畢業的李小姐被媽媽連哄帶騙的帶來身心科門診,媽媽慌張地表示,女兒突然變了,會忽然哭又笑,沒辦法好好與人對話,有時會發抖,下一秒卻暴怒、對空罵人,又自言自語說有人要傷害自己。女性戒毒比男性困難 身體更易累積毒性樂生療養院身心科蕭銘宏醫師指出,目前台灣逾30萬人有非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