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0 大好處,養寵物能讓你更健康! | 健康達人網

10 大好處,養寵物能讓你更健康! 健康達人網

每當下班回家,開門看見可愛的寵物已經在門邊等候多時,開心的迎接你回來,是否覺得溫暖又貼心呢?寵物是人類的好朋友,美國研究發現,寵物相伴不僅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還可增強免疫力。

我們來看看養寵物可以為你的健康帶來什麼樣實質的幫助?

 

1 ) 降低你的膽固醇

密蘇里大學學院主任 Rebecca A. Johnson指出,每天帶寵物出去散步可有效維持膽固醇,澳大利亞國家心臟基金會(Australian National Heart Foundation)也調查發現,有養寵物的人尤其是男性,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通常較低。

 

2) 有效紓緩壓力

研究指出,寵物相伴具有鎮定放鬆心情的效果,當寵物陪伴在身邊時,神經會釋放一個大量的化學物質,它可給我們帶來快樂及紓緩的效果。

 

3) 降低血壓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研究人員發現,養寵物有助於降低血壓,特別是有定期接受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

 

4) 幫助健身

寵物是散步時的好夥伴,密蘇里大學(Missouri)研究指出,因為需要帶寵物出去散步,連帶使你養成運動習慣,幫助強健身體使你更健康。

 

5) 防止兒童過敏

一項特別的臨床研究發現,越早接觸寵物例如狗或貓,得到過敏與呼吸道疾病的機率就越低。在農場長大的孩子通常擁有更強的免疫系統以及降低罹患濕疹或氣喘的機率,但這僅限於兒童,對於成年人是沒有幫助的。

 

6) 舒緩憂鬱

英國心理學會研究發現,養寵物可以建立自信心並消除煩惱,讓你比較不容易感到孤獨,也能幫助孩子更能融入社會。養寵物可以使你擁有責任感,覺得自己是被關心著也幫助可降低自殺率。

 

7) 紓緩慢性疼痛

撫摸你的寵物會使大腦釋放「腦內啡(endorphin)」,產生和嗎啡一樣的止痛效果,是天然的止痛劑。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研究,讓一位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接受「寵物治療」,發現他們用到止痛藥的量明顯比較少,證明寵物可以有效分散你的痛苦感受。

 

8) 改善人際關係

每當出去溜狗時總是會有許多人停下來和你說說話,甚至遇到同在遛狗的人也一定會寒暄幾句,無形之中就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一項研究發現,寵物主人的「社會參與度」會比非寵物主人還要高,此外,奧地利的一項研究發現,寵物主的身份有助於增加社會接觸,改善與鄰居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9) 監測健康變化

寵物尤其是狗狗通常對於主人的行為非常敏感,牠們可以透過訓練運用氣味變化察覺異常之處。

克萊爾•古斯特已在慈善組織「聾人聽覺輔助犬」工作了20年,一位同事的故事令他倍感吃驚。這名同事的狗多次聞她腿上的一個黑痣,後來她到醫院檢查 身體,經診斷,那個黑痣竟是黑素肉瘤。古斯特同英國白金漢郡阿莫斯罕醫院研究人員聯手實施了一項研究,對狗進行訓練令其去檢查尿樣中的膀胱癌的跡象,發現狗確實具備這種能力。

 

10 ) 鞏固家庭關係

寵物是家庭成員中重要的橋梁,提供家人一個輕鬆共同的話題,研究也證明寵物確實可以鞏固家庭關係。此外,透過飼養寵物可以教導孩子如何善待別人即擁有愛心,並教導孩子責任感。

 

參考資料:12 Ways Pets Improve Your Health

(封面圖片來源:Cia de Foto via photopin cc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9)日全國新增267例本土新冠病例,日前未有個案的台南市,也出現個確診病患,台北市與新北市仍然是重災區,分別有129例與70例個案,萬華區與中和區仍然是疫情熱點,因應確診病患大增,指揮中心計畫放寬解除隔離條件,輕症連續2次Ct值30就可離院,卻本醫療量能應付重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越來越多中壯年民眾在門診抱怨常忘東忘西,懷疑是健忘又擔心早年失智。其實現代人因外界訊息多,導致腦部過勞及壓力大,時有記憶差的現象,如果提醒一下就想起來,則僅是健忘;但有些人一味相信自己是健忘或記憶力不好,而輕忽自己是失智症發病初期或高風險族群,進而錯失阻斷失智症惡化的最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少女性朋友礙於外觀或因產後乳房萎縮變小等因素,接受隆乳手術,但隆乳後的女性因罹患乳癌需切除乳房,但又希望兼顧美觀進行義乳重建時,不免擔心是否會誘發併發症,不過根據「隆乳病患義乳重建手術後」實證研究發現,隆乳病患進行義乳重建時的併發症,並未比未接受隆乳手術的病患多,此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