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是人體重要的髒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稱。現如今隨着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大,人們出現腎虛的情況也逐漸的增多。但有些人「聽風就是雨」,過於擔心自己會腎虛,從而導緻進入一些誤區。
誤區一:不分腎陰虛、腎陽虛,亂補一氣
中醫有着和西醫完全不同的體係,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因人而異。腎虛又主要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分型不同,治療的原則也不同。市場上的產品多數是針對腎陽虛的,對於腎陰虛的人來講,吃了不僅沒有作用,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經典的六味地黃丸,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的。
誤區二:腎虛是男人的專利
其實,腎虛並不是男人的專利,女性也有可能遭遇。中醫認為虛的本質就是衰老。久勞傷腎的「腎虛」之人衰老速度較快。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老年人多見腎虛症。說到這裏,就明白了:腎為先天之本,腎虛的人生理年齡迅速增大,提早出現更年期症狀。
「腎虛」女性會早早表現出閉經、煩躁、焦慮、多疑等更年期症狀。
誤區三:黑眼圈是腎虛表現
有的人看上去眼圈黑,身體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便說是「腎虛」。其實,單純眼圈黑不是病態,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眼瞼(眼皮)及其周圍組織很薄,如勞累、失眠後,眼瞼長時間收縮,能引起結締組織血管充血,血流不暢,微循環障礙,所以眼圈發黑。
出現黑眼圈用不着擔驚害怕、亂吃補藥,隻要精神愉快,多活動鍛煉身體,充足睡眠,少則3、5天,多則12周,黑眼圈隨後也就消失了。
誤區四:將腎虛與腎衰混為一談
腎虛是中醫的說法,基本上是根據患者的症狀的病症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來辨證的。而腎炎、腎衰是西醫的診斷,而且是要做客觀的尿液檢查化驗,發現了蛋白尿和鏡下血尿等才可能診斷,故兩者不能等同。當然,他們有時有點聯係,有些交叉性,就是說有所謂腎虛症狀的人不見得有腎炎,而無腎虛症狀的人不見得就沒有腎炎。
誤區五:腎虛就是腎出了問題
很多病人一聽說是腎虛,就如臨大敵,以為自己得了大病。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腎虛幾乎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曆的階段,是人衰老過程中一個必然現象。
誤區六:功能下降就得補腎
許多腎病醫生在治療中經常碰到一些哭笑不得的病人,一些本應去男科的病人,誤以為自己得了腎虛,跑到腎病專科來。在一項針對700多名ED患者的調查顯示,隻有很少的人是因腎虛引起的。
相關文章推薦:
你的腎臟健康嗎?告訴你9個判斷腎臟健康狀況的標準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