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黃疸、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黃疸 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

一位74歲男性林先生,因黃疸、皮膚癢、胃口不好,就醫尋求協助,被醫院診斷罹患胰臟癌,林先生轉至別院進一步尋求協助,經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斷後,發現林先生並非罹患胰臟癌,而是較為罕見的「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服用類固醇進行治療,免去開刀的風險。

與胰臟癌症狀相近 有些會合併胰臟炎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與胰臟癌的症狀非常相近,過去若沒有接觸過此類型案例經驗的醫師,很容易就將患者視為胰臟癌病人,而進行手術,切除病灶,等到病理切片結果出來後,才發現病患所得並非癌症,白白挨了一刀。

陳建華主任進一步說明,林先生所患的病,稱為「自體免疫性膽管炎」,正式的名稱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膽管炎」,此類患者,有些會合併有胰臟炎,這類疾病的診斷,需藉由「影像」、「血清」檢查,以及盡可能取得組織的「病理」檢驗,才能有較為正確的診斷。

都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

透過「影像」,則可觀察膽管附近被波及的器官,是否呈現腫脹,若是膽管炎,會造成膽管狹窄、長度較長,此部分可以與是否為膽管癌區分,另外,患有這類疾病的病人,其症狀與胰臟癌非常類似,很難區分,因為兩者主要皆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等症狀,須有更進一步鑑別診斷才能區分。

使用類固醇治療 根據體重給劑量

若高度懷疑或是已經確診為這類型免疫性膽管炎的病人,可以使用類固醇進治療,根據患者體重給予30~40毫克的劑量,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治療中可根據病患的反應,逐步降低劑量,3個月後停藥追蹤檢查。

膽管擴張、狹窄端較長 要進一步檢查

「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症」是一種體質性疾病,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陳建華主任建議,如果民眾有上述症狀出現,且電腦斷層影像中,胰臟出現如香腸般的腫大,胰管卻無擴大,但合併有膽管擴張、狹窄端長度較長,以及血清中G-免疫球蛋白數值較高,要高度懷疑有這個病灶,務必進一步檢查,以免白白挨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間,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流行季節。臺北市衛生局表示,加上今年春節期間,臺中武陵富野渡假村爆發諾羅病毒性腸胃炎集體群聚感染事件。臺北市衛生局呼籲,疑似感染諾羅病毒症狀民眾,應儘速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扁平足、過度走路、愛穿高跟鞋、過胖的民眾可要當心自己的雙腳,倘若某日早晨一下床,採地瞬間腳跟異常疼痛,很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初期症狀,如果不好好休息,恐怕會更加嚴重,導致連行走都困難重重!  婦女鐵齒不管腳痛 毀了歐洲假期 一名五十五歲的張姓婦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後,眾多公司往往會掀起新一波離職潮,此時此刻正也考驗著管理者的大智慧,不過,若每年公司都會出現大批大批的人員出走,企業主恐怕就要開始思考,公司制度是否出現嚴重漏洞!根據人力求職網的調查指出,儘管今年不離職,留下來的人員對於公司的忠誠度竟達到不及格的分數,顯見台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常聽說睡得少會短命,但你知道睡得太多也不一定比較好。因為根據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發生中風的風險將增加46%。 這是一項由英國劍橋大學,針對近1萬名年齡在42至81歲的人,進行長達近10年的睡眠習慣跟蹤調查此調查當中70%的受訪者說,他們每天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