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高爾夫職業級球員開球的關鍵tips

職業球員的開球距離,大多數業餘球友都達不到,更遑論實戰時的穩定度。因此,在職業業餘配對賽中,許多球友也會特意觀察職業球員們的揮桿動作,希望從中學到增加距離的秘密。

因此,我們挑選八位體型、年齡與揮桿方式不同的職業好手,並紀錄他們的開球動作,進行分析解密,找出這些好手們揮桿中,有哪些是必備關鍵要素,並針對每一位球員的特性,提供業餘球友們也可以學習的練習方向。

呂文德林文堂林吉祥汪德昌呂偉智蔡啟煌謝東書謝東宏

呂文德:確實完成肩膀轉動

揮桿分析

儘管擊球距離並非呂文德的強項,但是相當平順的揮桿節奏,則是任何球友們都值得學習的要素。儘管到達上桿頂點時,桿面有一點指向天空,但是肩膀的轉動非常完整,已經確實完成能量的累積。依據個人柔軟度的特性,上桿時下半身轉動比較多,並在下桿時帶領著球桿回到正確平面上。

學習方向:下半身配合轉動

上桿時,透過肩膀連線與臀部連線所形成的角度,也就是所謂X因子,來積蓄身體的扭力,能夠在下桿時釋放出更多速度。然而,每個人身體的柔軟度與核心肌群的力量不同,一味追求加大X因子的角度,往往很難做出理想的穩定性,甚至有可能形成運動傷害。

根據各人身體條件,將注意力放在使上半身確實完成轉動,肩膀轉移到下巴之下,並使背部面對目標。下半身則配合上半身轉動,無須刻意強化X因子的角度,就能像呂文德一樣做出更簡單同時更有效率的揮桿。

林文堂:延後用力的時間點

揮桿分析

林文堂是中生代頂尖好手,儘管揮桿平面看起來非常淺平,但是以巧妙的施力點與加速點,打造出強力而穩定的開球實力。淺平的上桿角度,來自於確實維持身​​體與手臂所形成的叁角形,同時確實地以肩膀轉動來帶動上桿,讓球桿保持在正確軌道上。長期訓練而來的強大核心力量,則在接近觸球的完美時機發揮出最高的輸出效率。

學習方向:以肩膀轉動並延後用力

儘管上桿平面淺平,起桿時讓雙手保持被動,並以肩膀轉動將球桿往後帶,才能發揮轉動的槓桿力量,同時下桿也無須額外補償動作。即使沒有像林文堂那樣出色的身體柔軟度,也能透過維持叁角形完整來提高開球的穩定性。

注意林文堂在觸球後,雙手依然保持在胸口前方。延後開始用力的時間,才能做到全力出擊,同時又能在通過觸球前後維持叁角形的完整。即使核心肌群的力量不如職業好手,也可以透過延緩釋放,並持續加速通過的威力,讓擊球距離更遠。林文堂的示範說明了做好延遲釋放的關鍵並非在於動作,而是運用身體力量開始加速的時間點。

以較淺平的平面上桿,雙手確實保持在胸口前方,雙手與肩膀形成的叁角形固定得非常好,並以上半身為軸心轉動。

發動下桿時沒有出力,只有重心轉移。

開始加速,可以看到出色的身體柔軟度。

左半身迅速往後拉,需要強大的身體核心力量才能做到此一動作,也是真正開始用力的時間點。

送桿時桿身保持在與上桿相同的平面,瞄球時手臂與身體形成的叁角形維持得非常久,因此擊球穩定性也會非常出色。

林吉祥:雙手被動全速旋轉

揮桿分析

沒有出色體型的林吉祥,一向是國內高壇公認的重砲手之一。令人驚訝的開球距離,來自於左半身全力快速轉動時,依然保持完美的揮桿平面。如果不是雙手保持被動,握桿始終保持輕柔,就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從上桿開始到通過觸球送桿,上半身嵴椎的角度始終一致。這要歸功於強而有力的下半身,才能在高速揮桿中維持身體的穩定。

學習方向:雙手放鬆擊球更遠

即使是練習份量不多的業餘球友,也能透過雙手放鬆並保持被動,來獲得更好的開球表現。林吉祥的開球距離來自於發動下桿時,左腰強力的急速轉動。能維持完美揮桿平面,就必須仰賴雙手帶領球桿自行回正。即使一般球友沒有如此強大的核心力量,也能藉由下半身帶領球桿轉動,來達到理想的成功率。

輕柔的握桿力道,是讓桿頭隨著身體旋轉,自然形成更高桿頭速度的關鍵。下半身力量強的球友,或許可以用雙手的力量幫助桿頭加速或回正,同時維持身體平衡。但是在通過觸球的瞬間,反而會影響穩定性與速度。如果下半身力量不足,上半身又用力,揮桿之後身體很難保持平衡,自然穩定性也不理想。

汪德昌:鞭擊的完美示範

揮桿分析

汪德昌的強力左弧開球,擁有極佳的穩定性。通過觸球時手腕轉動非常快速,運用得非常巧妙。在這樣的快速的轉動中,開球穩定性又如此出色,說明他的手感非常好,同時也經過相當程度的苦練,才能造​​就接近完美的鞭打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從發動上桿開始,身體留在後方的時間非常久,以下半身轉動創造更多的扭力。加上小肌肉的運用,不需使用非常重的桿身,就能轟出很出色的擊球距離。

學習方向:讓上半身留更久

汪德昌熟練的手腕轉動,對一般球友而言並不容易學會。發動下桿時將上半身留在後面,則能自然地增加桿頭速度。下桿時肩膀不適當用力,是許多業餘球友開球不穩定的塬因。下桿時,專心地讓下半身轉動,肩膀將自然地跟著迴轉,就不會在觸球前轉開,桿身也會回到正確的軌道,以由內而外的路徑接近球。

通過觸球時,手腕翻轉是伸展手臂時自然發生的動作,如果無法掌握手腕翻轉的幅度,專心地在通過觸球時,讓右手臂朝目標方向完全地伸直,桿面就會自然地回正,同時桿頭速度也會跟著提升。

呂偉智:強大核心力量與協調性

揮桿分析

呂偉智完整示範了在到達上桿頂點,轉換到下桿的過程中,以強大核心力量創造速度。核心肌群運用良好的職業球員,觸球瞬間左臀部與雙手之間的距離,會比瞄球時增加許多。這段距離的增加不僅創造出更多離心力,同時也讓雙手可以完全地伸展,並使上半身的轉動加速更順暢。過去老一輩會說下桿時用左膝蓋啟動,但是以人體力學而言,左大腿與臀部的力量更強大,同時也更容易使身體保持穩定。

學習方向:背部指向目標

以上半身主導上桿動作的關鍵,在於讓肩膀確實地轉動。肩膀轉動不足,即使下半身正確施力,下桿時球桿會以較為陡峭的角度,直接從外側下桿。想要讓肩膀確實轉動,不在於上桿點頂時,桿身是否與地面形成水平。重點在於完成上桿的同時,背部是否確實地指向目標。練習時,可以請一位朋友,在背後檢查你的肩膀位置是否轉動完成。如果是自己練習,在上桿時讓左肩膀轉到下巴之下,也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體型粗壯,肩膀肌肉厚實的球友,上桿時左肩膀會與下巴碰在一起。此時要注意上桿時,是否有刻意讓頭部保持固定的傾向。


相關推薦

連勝的統一獅隊,星期四(5月3日)繼續在台南球場迎戰Lamigo桃猿隊。這場比賽呈現投手戰,獅隊的先發投手瑞安,主投7局沒有失分,總共飆出8次3振。至於在Lamigo這邊,本土投手林樺慶表現也很不錯,前5局同樣沒有讓獅隊攻下分數。但是在第6局,面對陳傑憲投出保送之後。下一棒的羅國龍,立刻就造成傷害。...

閱讀詳情 »

週四發表的這項協議範圍僅涵蓋當下球季,不過水手表示將會「避免一朗在2018年回到25人名單中」,其位置將由小聯盟投手Erik Goeddel遞補。水手明年球季將在日本進行開幕賽,屆時鈴木一朗將有機會以此作為復出或是最終賽的舞台。今年10月將滿45歲的鈴木一朗,是大聯盟內第二年長的球員,僅次於德州遊騎...

閱讀詳情 »

從早上開始,工作人員就忙著在地上擺放無人機。上千架無人機,讓團隊從天亮忙到天黑,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就位,工作人員也開始進行測試,因為正式挑戰時,就不能有任何疏失。西安的南門文化禮儀廣場,選在開幕這天挑戰金氏世界紀錄,預計要讓1374架無人機,從南門城牆上升起,並用無人機,編排出各種圖案和文字。挑戰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