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危險病人評估機制 提升急救成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提升急救照護品質,大林慈濟醫院建置高危險群病人評估機制,院內無脈搏心跳停止病人存活出院比例提升3成,另外也建置加護病房治療性低溫療法的標準作業流程,對於心跳停止急救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病人,藉由降低病患的體溫減緩病人腦部代謝,減低心跳停止後所造成的腦部傷害,改善病人預後狀況。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表示,去年7月開始,推動多項改善措施,如修訂心肺復甦紀錄單並定期檢討紀錄內容、建置臨床警訊系統、撰寫急救指引及教案範本、辦理院內心跳停止教育訓練課程、建置低溫療法作業標準、建置高危險病人評估機制等。

李宜恭指出,執行新措施後,醫療團隊達到多項指標,例如無脈搏心跳停止病人存活出院比例,從改善前的12.5%,提升至改善第一期的15.38%、改善第二期的33.33%,也榮獲「2013年醫策會醫療品質改善突破系列─提升院內急救照護品質」最佳標竿團隊貢獻獎。

要避免急救事件的發生,大林慈濟醫院建置高危險群病人評估機制,李宜恭表示,透過觀察與檢視,提前預防病人走向需要急救的地步,降低病人無預期的病情變化發生機率,同時減低醫護同仁的工作負擔或心理壓力。至於疾病末期病患,則透過事先簽署「不急救同意書」的方式,避免勉強施行急救,不讓病患多受苦。

李宜恭提醒各醫院,除了急診室外,在病房區、大廳、檢查區等醫院各個角落,都可能突然有人需要急救,而前來救援的是來自鄰近任何單位的醫護人員,甚至行政同仁,因此如何讓一群平時不常共事的成員在緊急時刻各司其職,順利進行急救,或何時需放棄急救,是醫院的一大課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4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舒/台北報導】「求救!男朋友在關鍵時候軟掉怎麼辦?」、「我覺得我男朋友好像陽痿了」……這些煩惱是Dcard或不少熱門年輕人論壇上的熱門討論話題。其實,性生活的和諧美滿在情侶之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現實世界中年輕人的陽痿比例並不在少數,但許多男孩礙於面子問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台灣人愛喝茶,但其成分當中的咖啡因含量總是令人在意,不少人擔心喝茶後會影響睡眠品質,而對孕婦而言也需注意咖啡因攝取量超標影響胎兒發育,因此不少民眾更偏好市面上的「無咖啡因茶飲」。喜歡喝茶但又想避免攝取咖啡因的話,還有哪些選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的推薦吧! 《So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5歲男性病人,因大腸癌入院開刀,其有失智病史,容易躁動及行為混亂,對於術後留置的維生管路及右側頸部中央靜脈導管,常有自拔情形,護理人員基於管路安全只好將病人雙手約束固定於床欄,但家屬會客時常因不忍心而私自放鬆約束帶,離開時又未將病人雙手回復約束,也未告知醫護人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下水道工作要小心!去年12月張姓男子進行下水道清池時感到頭暈,向上爬出約離池面5公尺後不慎跌落下水道底部,後背狠砸地板,巨大衝擊的力量及溺水導致張男在現場即失去呼吸心跳(OHCA),119緊急救護人員持續進行CPR送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室,創傷醫療團隊合作緊急搶救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