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體內導管斷裂不移除 恐衍生後遺症

體內導管斷裂不移除 恐衍生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43歲的王女士罹患乳癌後,已切除腫瘤並接受定期化療,透過她胸前安置的port-A人工靜脈導管,可輸送化療藥物。成大醫院放射診斷部主治醫師劉婉貞表示,在某次例行檢查時發現,王女士安裝的導管已經斷掉,建議盡早取出,若是斷裂導管不移除,可能造成血栓、敗血症、心律不整等。最後是利用中空軟管,放置到靜脈血管中,套住斷管引導出來,手術不到1小時,且傷口小、復原快。

劉婉貞指出,Port-A是植入式的人工靜脈導管,多用在癌症化療病人身上,或需要長期及重複性靜脈注射藥物的患者。但時間一久,導管可能出現感染、靜脈栓塞、斷裂等情形,其中,導管脫落或斷裂的比例約0.2~1%。斷裂的導管可能會跑到右心房、右心室,若不移除可能形成血栓、敗血症、心律不整或血管破裂、心內膜炎等,甚至可能跑進肺部,後果嚴重。

針對王女士導管斷裂的處理方式,劉婉貞說,是利用微創手術,以局部麻醉進行,必須使用較大的中空軟管,從鼠蹊部的股靜脈放入,在X光透視下,將三環Snare圈套器引導到心臟內,慢慢接近斷管尾端後再套住,把斷管拉回再經軟管排出體外。手術後病人沒有感到不適,傷口也不太疼痛,手術時間也僅不到一小時。此方法的優點是,傷口小、時間短、成功率高、併發症少,相對安全。

現在常聽到的「微創手術」就是以較小的傷口,來進行手術,不僅能降低出血和疼痛,復原時間也較快速,原理像是以腹腔鏡、胸腔鏡來代替開腹開胸一般。劉婉貞指出,以此較小傷口的侵入性檢查治療,成為開刀之外的另一種選擇,常見於影像導引切片檢查、腹內膿瘍穿刺引流、栓塞止血、動靜脈瘻管或內臟血管阻塞的治療等。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912

相關推薦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北部1名從事漁業的20多歲男性外籍移工,近期無出國史,平時均在漁船生活,8月3日出現嘔吐、腹瀉、倦怠無力情形,因症狀未改善,於8月5日2度就醫後住院,由醫院通報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經檢驗確診。個案目前已出院,相關接觸者也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針...

閱讀詳情 »

日前1項新的研究顯示,失智症的照顧者,每周少了3.5小時的睡眠,可能會對健康有害。平均而言,家庭成員每周約利用22小時照顧有阿茲海默症的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研究人員將失智症照護工作與無酬的兼職工作相比之下,壓力比任何工作都要大,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為了進一步了解對睡眠的影...

閱讀詳情 »

30歲蔡小姐時常感覺睡醒後容易無力、肌肉痠痛,日前早上起床更是全身癱軟、無法下床,形容「簡直就跟鬼壓床一樣」,嚇得家人緊急將她送往急診,抽血檢查發現為低血鉀所致,經緊急施打鉀離子數小時後,四肢肌肉力量恢復,但進一步檢查發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經服藥控制後低血鉀不再復發。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飲用水塑膠危機,世界衛生組織查無有害證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全球飲用水的塑膠微粒數量不斷上升,但根據有限研究,較大(直徑>150mm)的微粒不會被人體吸收,而較小的微粒雖可能卡在腸胃道,卻不至於有危害。然而,奈米級(直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