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導致骨折最常見的因素之一,根據健保署統計,103年國人骨折就診人數達67.5萬人,骨折人數近5年增加1成,台灣已成為亞洲地區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多數國人常忽略骨質疏鬆症,殊不知發生骨折後嚴重可能致命,臨床顯示骨鬆性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約兩成,另外導致不良於行的患者更高達六成,將造成龐大醫療負擔及社會成本。
一名年約50歲身材纖細的婦女至醫院進行例行健康檢查,照X光竟發現骨密度已低於標準值,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且腰椎已有一節出現骨折現象,才讓她想起前陣子時常腰痠,以為只是單純扭傷,其實是一警訊。經醫師詳細問診發現原來該名婦女平時鮮少運動,怕胖刻意維持纖細體型,又愛美害怕曬太陽,加上母親也曾因骨質疏鬆症骨折,實屬高危險族群。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長者、女性更年期、身材瘦小、家族基因遺傳、生活作息不正常、抽菸酗酒、常期服用或施打類固醇者及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皆需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率。
骨骼重塑標記助評估骨骼代謝 防骨鬆危機
吳至行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進行腰椎或髖骨骨密度掃描,當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小於-2.5,則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除此之外現今醫療進步,另可透過抽血檢測骨骼細胞代謝產物,即「骨骼重塑標記」(bone turnover marker)進行輔助診斷,當血中代謝產物濃度過高,則反映出骨骼轉換流失較嚴重,若不積極治療將導致骨質疏鬆症並增加骨折風險。此外骨骼重塑標記也可做為追蹤骨質疏鬆患者服用抗骨代謝藥物的治療效果。
前述案例確診後,立即安排骨骼重塑標記檢測,竟發現該患者代謝濃度值較一般人高出1.5倍,吳至行醫師建議患者搭配藥物治療,且需改變生活型態,除了多外出運動之外,平時也需要重視鈣質補充及飲食營養均衡。開始治療三個月後,患者骨骼重塑標記濃度大幅下降,兩年後,骨密度也顯著改善。
吳至行醫師呼籲,骨質疏鬆症在全球的盛行率逐漸增加,國人的重視程度卻相當低,就醫率不到1成,實際上50歲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症的男性約25%,女性約30%。提醒民眾,飲食每日需攝取鈣元素1200毫克及維他命D 800國際單位(IU),並搭配適度戶外運動與適時就醫,提早存好骨本來預防骨質疏鬆症才是健康老化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