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驚!為何膝蓋時常發出「這個聲音」答案太可怕了!快告訴你身邊35~60歲的朋友,再晚就來不及了...

驚!為何膝蓋時常發出「這個聲音」答案太可怕了!快告訴你身邊35~60歲的朋友,再晚就來不及了...

圖翻攝自toments.com 下同
有的時候一活動就會聽見嘎巴嘎巴的響聲,這些響聲都是怎麼回事哪?

驚!為何膝蓋時常發出「這個聲音」答案太可怕了!快告訴你身邊35~60歲的朋友,再晚就來不及了...

特別是很長時間沒有運動的時候,是因為身體哪裡出現問題了嗎?這些關節的響聲是因為我們什 麼問題引起來的,是因為有什麼疾病了嗎?今天我,我們健康小常識就為大家總結一個一些知識,這些生活小常識都是通過專業的醫療專家認可的結果,今天的話題 就是關節響是怎麼回事大全。
 

 1、肩膀的響聲
 
  肩關節的響聲原因非常的多,和年齡有直接的關係,因為有一些疾病是不會發生在年輕人的身上的,所以肩關節的聲響一般都要依據年齡來判斷嚴重程度。

對於35歲以下的肩關節有響聲者來說,這個響聲表明關節的不穩定性,特別當你的肩膀關節比較鬆散或者是關節移動導致臂骨的「圓頭」脫臼,產生了聲響,一般是因為外傷等原因引起,通過物理療法在4個月內可矯正。

如果肩關節響聲者的年齡在35-60歲之間,帶疼痛的聲響(特別是雙臂上舉、後拉時),你很可能患了肩關節夾擠症候群,肩膀周圍的肌腱受感染,如果進一步的發展可能就會手臂上舉困難。

初期可用物理療法成功治癒;後期可通過類固醇藥物注射減少感染,嚴重者還需要做手術。

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胳膊一動就愛出響聲,並有疼痛感,可能是關節炎所致,需要通過X線查明原因。
 
 
 2、肘部扭動的響聲
 
 在肘部扭動時會發出聲音是什麼原因?這要從右沒有異樣的疼痛的來分析結果,如果感到不舒服,而且肘部「卡」在彎曲的姿勢,這個原因可能是身體的某塊骨頭過於靈活或者關節周圍的軟骨比較散亂,還有一種結果就是因為外傷是的軟骨脫落因為。

胳膊肘內側發出聲響可能是尺骨神經脫位,非常容易治療,簡單的手術即可。
 
 
 3、手指的響聲
 
有非常多的人認為手指的響聲是風濕等的前兆,其實醫學專家表示,正常的人在手指伸開指骨關節的時候,手關節裡面的保護性液體就會受到壓力而改變形態,所受到的壓力改變的結果就是氣泡被釋放、破裂,從而產生響聲。

有一些醫學專家研究項調查發現,人的指關節的響聲並不會帶來什麼危害。

驚!為何膝蓋時常發出「這個聲音」答案太可怕了!快告訴你身邊35~60歲的朋友,再晚就來不及了...

 
 
4、臀部肌肉的響聲
 
 有些人經常抱怨臀部出現「打響指」的聲音。

當支撐大腿肌肉的肥厚纖維組織轉到股骨外側時就會產生這種動靜。

雖然非常痛,但是可通過伸展運動緩解。

當然,就算關節窩周圍的組織出現撕裂,它也會自行修復。
 
 
5、腳踝活動時的響聲
 
當跟腱破裂或撕裂後,就會發出聲響。

通常是跟腱所承受的拉力過大的緣故。

當然,也有的時候沒有聲音,但是感覺腳後跟非常累,此時說明腳踝周圍的肌腱受損。

手術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如果扭轉腳踝,聽到聲響,則很可能是扭傷,通常是連接骨骼的韌帶破裂所致。

當然,如果屬於過度勞累,則不會出現聲音。

無論情況怎麼樣,85%的扭傷和過度勞累都不用手術治療,只需要好好休息、冰敷等普通療法。

驚!為何膝蓋時常發出「這個聲音」答案太可怕了!快告訴你身邊35~60歲的朋友,再晚就來不及了...


 6、膝蓋關節響聲
 
如果走路疼痛,並發出聲響,可能發生了軟骨撕裂。

人在蹲馬步的時候膝關節會響,因為此時膝蓋承受身體7倍的力量,響聲是身體組織的自我保護。

如果膝蓋疼痛不能承受重量,那麼很可能是軟骨撕裂。

摔跤運動員、足球、曲棍球運動員最易出現這種情況。

除了注意保養外,嚴重者還可能需要移植膝蓋。

如果是關節內側響動,並伴有隱痛、特別難受的感覺,很可能是關節炎。
 
7、腳趾頭的響聲
 
 腳趾頭的響聲通常由莫爾通氏神經瘤引起。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跑步、走路有關。

患者走路時就像踩著鵝卵石,腳趾頭出現灼熱痛。

這種病需要通過專業的手段來治療。
 
8、下巴軟骨活動響聲
 
頭部後仰、下巴骨骼之間的軟骨活動會導致響聲。

如果伴有疼痛,很可能是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

夜裡愛磨牙的人、頷關節撕裂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先看牙醫排除口腔問題,然後再尋求緩解下巴肌肉的藥物或物理療法。

最後請分享給大家吧!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天裡衝刺,跑步的人要注意了!一名54歲男性,日前就頂著寒冷天氣跑步,沒想到跑完雙側足底開始疼痛,吃止痛藥也沒用,就醫發現雙腳後足跟有壓痛點,經超音波檢查,確認罹患足底筋膜炎,醫師提醒,全因為開跑前忘了做這件事。 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李信賢分析男子症狀發現,全因為在...

閱讀詳情 »

得心臟病,有可能是肌少惹的禍,50歲以上小心肌肉流失引發心臟病,『這樣做』不只健身更護心臟。 編按:《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破除多數人一直以來對肌肉的迷思,練肌肉不是為了外型看起來有線條而已,關係到生命長短,...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全民防疫戴口罩,冬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兒腸胃炎卻增加了!提醒家長,放寒假與春節期間,聚餐機會大增,必須特別注意飲食安全。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觀察,往年每到冬季,來看診的十名病童,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近六人。...

閱讀詳情 »

不想老態龍鍾、慢性病纏身?德國國家藥劑師建議這樣吃輔酶Q10保健,安全又有效! 在德國執業超過三十年的德國國家藥劑師陳諦,以多年經歷結合德國領先的粒線體醫學研究,彙整成《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一書,從眾多保健食品中,精選出輔酶Q10等十大重要微營養元素,針對不同年齡和性別需求,量身打造微營養補充方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