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驚人! 輪狀病毒侵襲八月大幼童中樞神經

驚人! 輪狀病毒侵襲八月大幼童中樞神經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家長注意!千萬別輕忽輪狀病毒。一位8個月大的幼童因上吐下瀉,發燒、全身抽搐、昏迷等症狀就醫,確診感染輪狀病毒。因持續抽搐,醫師擔心幼童日後可能留下智力及肢體活動受損等後遺症,進一步經由腦脊髓液及腦波檢查,結果確認輪狀病毒已侵入中樞神經造成腦病變。目前病童雖然出院,但仍需定時服藥控制癲癇及持續復健。

據統計,全世界5歲以下幼童,每人至少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萬芳醫院小兒感染科王聖儒醫師表示,6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幼童為輪狀病毒的好發族群,一般幼童腸胃炎有半數以上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高達2300萬名5歲以下嬰幼兒曾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就醫,其中約230萬人需住院治療,占嬰幼兒就醫人數的十分之一,全世界每年因輪狀病毒造成脫水而死亡的人數約為50萬人,顯示輪狀病毒威脅不可輕忽。

輪狀病毒主要透過糞口或間接傳染,1公克糞便中就藏有10億隻輪狀病毒,只要10隻病毒就會經人感染他人。一旦受輪狀病毒感染,潛伏期約1至3天,常見症狀為上吐下瀉,一天可能10幾次水瀉、發燒、腹痛,約有2-5%的幼童會併有抽搐、癲癇的情形發生。目前針對輪狀病毒感染,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醫師多採用支持性療法避免幼兒脫水,遇有拉肚子情形,會先給予口服電解質液,如果持續嘔吐無法進食,則需要打點滴來補充電解質及糖份。但支持性療法往往無法減少感染所引起的併發症或後遺症。

輪狀病毒預防勝於治療!王聖儒醫師說,目前已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輪狀病毒腸胃炎及降低住院率,要特別注意的是,最近世界上開始發現輪狀病毒已有G8、G12新的型別產生,家長要選擇保護力較廣,且至少要有七種型別的輪狀病毒疫苗保護,而且完成時間較快的疫苗,寶寶可較早產生免疫力。

王聖儒進一步說明,口服二劑型疫苗為人類輪狀病毒減毒疫苗,服用後抗體在幼兒身上形成保護力的時間較快,且因抗體是依照人類基因製作,交叉保護情形較為廣泛;研究發現,早產兒、餵哺母乳幼童接種後,並不會抵消疫苗效果。且臨床顯示,寶寶服用第一劑疫苗後,就能有效預防9成以上的嚴重輪狀病毒腸胃炎,降低住院率達9成以上。王聖儒提醒,輪狀病毒感染,年紀越小越嚴重,建議寶寶出生6周後即開始使用疫苗預防,在滿6個月前接種完畢,以遠離輪狀病毒威脅。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88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針對媒體詢問COVID-19(武漢肺炎)患者如果痊癒,是否會有後遺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說明,目前已康復第1例患者,有發現肺部一點纖維化,但目前正在治療患者,肺炎病況都是輕與中等級,沒有明顯變化。   張上淳表示,由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社區藥局在新冠肺炎全民防疫期間,主動配合防疫工作協助口罩發放,從2月6號開始,全國六千多間藥局每天空出2小時,每位民眾以健保卡實名制方式,成人七天可買2片口罩,兒童則是七天4片。歷經半個月的運作,緊接著又需幫忙政府配銷防疫酒精,完全義務性質協助服務,不管是口罩地圖、酒精地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擴大,國內第24例確診COVID-19(新冠病毒、武漢肺炎)個案為北部60多歲婦女,平日生活單純,在社區運動、唱歌,且近2年未出國,卻在1月22日發病,出現感冒症狀,期間多次就醫,感染源不明,疑似為社區感染,引起民眾緊張。   前疾管局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家庭群聚擴大,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再增2例!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台灣第25例與第26例武漢肺炎個案,都是第24例接觸者,分別是20歲外孫女與40歲同住小女兒,3位個案目前框列391名接觸者。另外,日本鑽石公主號台籍旅客與船員,預計今日2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