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騎腳踏車注意空氣品質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每個週間,達比傑克都會從他在布魯克林的家騎約24公里的距離,到哥倫比亞大學的辦公室工作。這位42歲的環境健康學院的助理教授並非一般的通勤族,他騎腳踏車時都有配帶記錄器,紀錄一路上他吸進了多少空氣,還有沿路的空氣品質如何。他正在從事一個為期五年的實驗,想要瞭解騎腳踏車時,因為空氣汙染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是否大過騎腳踏車對身體造成的益處。

這個儀器可以測量出的空氣分子微粒是PM2.5,就是會造成身體最大損傷的空氣微粒,主要來自黑碳粒,會滲入肺及血液中,造成呼吸道的疾病,像是氣喘甚至肺癌。他的目標是希望用自己的數據給政府,讓政府可以規畫出最健康的腳踏車專用道,甚至用來規劃其他戶外運動的場所。儘管紐約市政府正積極改善腳踏車專用道,但是目的主要都為交通安全,而非空氣品質。

騎腳踏車注意空氣品質

目前,傑克博士正積極招募其他跟他一樣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的人做實驗,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數據。這些參與實驗的車手將每天騎不同的路線,希望找出空氣品質最佳的腳踏車路徑。

早期的研究發現每天必須在擁擠的交通中騎腳踏車的人,吸進的廢氣比刻意遠離尖峰時段騎腳踏車的人多很多。空氣品質最糟的地方在橋上,例如曼哈頓大橋,因為這是交通最擁擠之處。尤其因為騎士必須要更費力才能上橋,吸進的髒空氣更多。

但是吸進多少髒空氣也要靠騎士們有多努力騎腳踏車而定。若是走路,人們呼吸的空氣量是靜坐的兩到三倍。但是有氧運動,像是騎腳踏車、慢跑、或是打籃球都會大量增加呼吸的空氣量,造成更多有害的空氣微粒進入肺裡面。像傑克博士自己騎腳踏車時吸進的空氣量是靜坐的九倍高。

另外一個變因是空氣污染造成的危害事實上因人而定。本身有肺部疾病的人,像是氣喘、心臟病或糖尿病,或你是個小孩、青少年或老年人,那對於空氣髒汙的抵抗力就越弱。還有研究顯示,因為女性的肺部比男性小,對於空氣汙染的抵抗力也較差。

史蒂芬妮,這位42歲的物理治療師是這項實驗的自願參加者。儘管她需要騎腳踏車上下班,但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騎腳踏車時事實上都在呼吸汽車的廢氣。在潮濕炎熱的天氣裡,她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臉上的髒污,還有髮絲裡面的油垢,她說自己就會避免騎腳踏車出門。

但有專家認為空氣髒汙只稍微帶給戶外運動人士不良影響,但無害健康的成年人。事實上,運動可以降低因為空汙造成身體發炎的機率,兩者的關係是很微妙的。例如在空氣品質很糟的城市,像是印度新德里,戶外運動的好處大概只限前面半小時,之後壞處就會大過好處。

好消息時,目前在紐約、巴塞隆納還有倫敦,這些空氣品質差不多的城市,戶外運動帶給身體的好處還是大於空氣汙染帶給身體的壞處。但專家還是提醒騎腳踏車的人要小心選擇行車路線還有時間,另外要多吃抗氧化的水果和蔬菜,以對抗身體發炎指數。
參考資料:

On Your Bike, Watch Out for the Air

 

相關推薦

▲(照/新福星診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中和地區「雙向轉診」又添新力軍,蕭中正醫療體系所屬的新福星診所正式於中和地區開幕,蕭中正醫療體系總裁蕭中正表示,該診所不但將成為長照機構的後備支援診所,也將與地緣上相近、北醫大經營的雙和醫院在學術研究或雙向轉診上進行密切的配合。 說,診所進...

閱讀詳情 »

X光片呈現黴漿菌感染情況。(圖/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發燒、咳嗽是孩童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5歲陳小妹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經胸部X光發現有大量肺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便使用正...

閱讀詳情 »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失智症可能找上任何人!一位60多歲已退休大學校長連續一段時間發生忘東忘西、剛發生的事情一轉眼就忘了,不停地重複詢問等情形。由於不覺得自己有生病,校長一開始對就診十分抗拒,最後還是在家屬百般勸說下才願意就診;就診後...

閱讀詳情 »

台灣急診的方便性與可近性,在全球首屈一指,卻也出現資源不夠、壅塞問題! 潘若迪、Ruby(盧春如)、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潘若迪說自己曾練舞練到左手脫臼,大半夜掛急診:「結果我還沒看到急診醫生,就又來了一個傷勢更嚴重的病人,而且擔架推到一半還壞掉。」潘若迪說自己看不下去,伸出有力的右手一起幫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