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脊椎關節炎是一群因慢性發炎影響脊椎關節的疾病,因為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為陰性,稱為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包括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發炎性大腸疾病伴隨的關節病變等皆屬此類疾病,脊椎關節炎中約有2/3屬中軸型、以侵犯脊椎為主,其餘周邊關節型,則近半是乾癬關節炎所造成,估計台灣有超過2萬人罹患脊椎關節炎。

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

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指出,脊椎關節炎患者常見臨床症狀包括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經常性的肌腱韌帶發炎等,很多人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太操勞或是坐姿不良、運動傷害引起。

腳後跟痛 關節炎誤認運動傷害

謝松洲主任表示,有些人的疾病是運動傷害衍生而來,即便症狀在運動後發生,看起來像是運動傷害,若頻率太高,尤其是有充分做好保護的情況下,也要懷疑可能是這個疾病,過去也曾有個年輕男性,每次打籃球腳後跟都會痛,一直以為是運動傷害,後來才發現是脊椎關節炎引起的肌腱發炎。

這類疾病發病時患者年紀多半不大、又以男性居多,一忙起來,覺得小疼痛忍一忍過了,沒多注意也認為不必就醫,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在門診曾經看過駝背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7、80歲才知道自己原來罹患的是脊椎關節炎。

細胞發炎 用抗腫瘤壞死因子

蔡長祐主任指出,目前脊椎關節炎的治療用藥包括消炎止痛藥(NSAID)、以及可以把發炎途徑往正常方向拉的疾病病程修飾藥物(DMARDS),與更專一對抗細胞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像是抗腫瘤壞死因子等,基本上,有發炎就要治療,除了解除疼痛,早點把發炎控制下來,可避免日後合併症發生,也能過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與疾病共存。(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薯類:薯類包括紅薯、山藥、土豆等,能夠吸收水分、脂肪、毒素及醣類等,並可以潤滑腸道。經常食用薯類,可降低寶貝發生乾眼病的危險性,還可避免便秘,減少日後發生結腸癌、直腸癌的危險性。酸牛奶:(優酪乳)酸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比牛奶更易消化吸收,鐵、鈣、磷等各種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更高,還可促進寶寶食慾,增強...

閱讀詳情 »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師 金美琳表示,早餐吃得健康、營養,對一整天的活力有加分效果,常吃高澱粉、高油脂、高糖類的食物,雖然美味又取得方便,但長時間下來,額外攝取的熱量恐有發胖的疑慮,且短時間內還會因體內升糖指數飆高,產生倦怠、易睡,影響白天上班的精神。金美琳營養師建議,若時間允許,可預先買好...

閱讀詳情 »

 失眠會引起人的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嚴重的會導致精神分裂和抑鬱症、焦慮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功能性疾病。由於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狀態,還會引起免疫功能降低、消化功能和性功能減退;更有甚者會誘發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所以掌握一些促進睡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