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餵食流浪貓 小心貓抓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一名愛貓人士常自費購買貓食,餵養流浪貓,不料,因此被感染罹患貓抓症,腋下淋巴腺異常腫脹,硬塊大小如雞蛋。在「世界手部衛生日」前夕,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提醒,在與寵物或是流浪貓狗接觸時,應該養成勤洗守的好習慣。

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指出,現代人少子化,生的少,甚至不生,許多人將貓狗等寵物當成寶貝女兒、寶貝兒子,吃睡都在一起,互動頻繁,但很可能發生人畜共通疾病。

例如,小烏龜身上普遍存有沙門氏菌的帶菌原,易造成皮膚長出黴菌,美國平均每年約有10萬名幼兒因此遭感染生病。為此,美國衛生單位早已禁止相關業者販售小烏龜給小朋友。

另外,養貓或餵貓,也可能引發疾病。一名愛貓人士在餵食流浪貓時,手指不慎被抓傷,幾天後腋下淋巴腺腫脹,出現一顆雞蛋般大小的腫塊,就醫檢查確定為細菌感染的「貓抓病」。

台大醫院感控中心副主任王振泰說,門診發現,因接觸動物而感染的疾病中,以貓抓症最為常見。通常都是貓爪弄傷,被貓舔或咬傷,以致於感染到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henselae),症狀為倦怠、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及發燒等。

由於人畜共通疾病越來越多,台大醫院將今年「世界手部衛生日」主題定為「與伴侶動物相處的手部衛生宣導」,由院長陳明豐與劉振軒院長等人共同宣導與伴侶動物相處的正確洗手觀念。

劉振軒提醒,飼主在觸摸、清潔以及餵養伴侶動物前,都應徹底洗手,尤其在清理動物排泄物後,更應重視手部衛生。在餵食流浪貓狗時,則需注意自身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18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發布,再新增1名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患,7月31日入境台灣時採撿,當下沒有異常症狀,但次(1)日出現發燒,衛生單位協助就醫,今日確診,接觸者正在匡列中,指揮中心未公布數據。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灣第475例新冠肺炎病患,是1名20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比利時來台工程師,在台灣確診新冠肺炎,感染地受到各界關注,如果在比利時就已感染,恐怕已成社區疫情隱憂,假使在台灣受到感染,證實台灣已有不明感染源,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個案在3月入境台灣前已經有疑似症狀,台灣310名接觸者中,109位採撿病毒呈現陰性。 3月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7歲陳小姐,因為喉嚨痛前往診所看診,卻遲遲沒有改善,後來輾轉到臺中榮總看診,確診為扁桃腺癌合併頸部淋巴腺轉移第四期,當下陳小姐一滴眼淚都沒流,連遺囑都寫好,所幸配合醫師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扁桃腺癌後,治療過程十分順利,她開始慢慢走出來,和朋友到處出遊、去跳舞等,陳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養生、運動風氣盛行,更有不少長輩為了健康而提高運動頻率並調整飲食習慣,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運動及飲食觀念,反而可能因此陷入「肌少症」危機,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台灣65歲以上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高達7-10%,但從2019年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有聽過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