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類固醇,真的是萬靈丹嗎?重感冒時,該用嗎?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類固醇,真的是萬靈丹嗎?重感冒時,該用嗎?

類固醇的作用廣泛,可適用的疾病眾多,常常用來治療氣喘、過敏、重症肌無力症等,但大家也都知道,它的副作用很大,患者常常在吃與不吃間游移不定。這時不禁納悶,既然類固醇那麼好用,當重感冒、發燒時,應該要服用嗎?如果服用過量,又有哪些不良影響呢?

 

外觀改變:月亮臉、水牛肩

類固醇,真的是萬靈丹嗎?重感冒時,該用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主治醫師許良豪指出,類固醇常用於患有氣喘、慢性過敏、各類免疫疾病、腎臟疾病,如果長期服用且到達每天4顆(約20毫克)以上,容易有食欲增加,臉頰浮腫、肩膀變寬的改變,就是俗稱的「月亮臉」與「水牛肩」,四肢反而變得細瘦,脂肪多囤積到腹部。

生理上則增加了骨質疏鬆的機會,容易骨折;或是血壓變得較高、需時時測量血壓觀察。即便有這麼多的副作用,但針對特定的疾病,仍舊需要以類固醇來做控制,因此在服用之前,如有任何疑問,事前還是需要與醫生清楚溝通,明確了解類固醇的應用。

 

改善機制:服用方式調整

類固醇,真的是萬靈丹嗎?重感冒時,該用嗎?

許良豪醫師表示,其實像氣喘、過敏等針對季節的症狀,可以利用劑量與服用方式的調整,來緩解類固醇所帶來的副作用。

例如,氣喘者常帶在身上的吸入劑,類固醇的含量就沒有口服藥物高,可做為日常穩定呼吸道使用,當發作時盡快吸入,也可舒緩症狀;而慢性的過敏,可改用輕微劑量的藥膏,改善乾癢不適的感覺,並不一定非要吃藥。

 

重感冒時,該用嗎?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感冒到了一定嚴重的程度時,應該服用類固醇嗎?

許良豪醫師解釋,通常感冒有合併氣喘症狀時,醫生才會視情況開立含有類固醇的藥物。生病時,是身體白血球與外來病菌對抗的過程,如果硬要服用類固醇,反而會影響到身體的免疫力,倘若不是到太嚴重的地步,基本上是不太建議類固醇的攝取,還是請教專業的醫師為最佳上策。


【延伸閱讀】

天然維他命,增強血液循環

這3種人,小心腎壞掉!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覆蓋率要拚在7月底前達到25%,但哪些人可以優先打疫苗?卻是爭議不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就表示,目前正規劃開學前,讓所有老師,學校老師跟學校教學有關的補教業者的老師,也可施打疫苗;不過,面對BMI超過30的肥胖族群爭取打疫苗一事,陳時中...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吳靜宜報導指揮中心在昨日(8日)宣布,因本土疫情逐漸趨緩,部分行業及地區採取「微解封」,但全國仍維持三級警戒。然而,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熱議。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PO文指出,在桃園機場附近的快篩站,看到身穿全身防護衣的醫護,採檢到一半,突然全身癱軟倒地,讓原PO心疼大嘆「真的是用生命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約打疫苗、查詢PCR檢驗結果,打開手機一個APP就夠了!健保署今(9)日提醒,在防疫期間,健保署「健保快易通」APP可提供民眾查詢就醫資料、健保卡卡號及申辦健保業務,還可查詢PCR檢驗結果、登入COVID-19公費疫苗施打預約平台,進行意願登記及預約接種,還能線上申...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程子奕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案例雖比昨天多,不過整體疫情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