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氣胸復發率4成 台大改寫國際治療準則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治療自發性氣胸病人,以導管抽除空氣後追加肋膜沾粘劑,可降低氣胸治療1年後復發率4成,患者可不需住院、免開刀,就能有效治療自發性氣胸。此研究已於今年2月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可望改寫自發性氣胸的國際治療準則。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晉興表示,常見於15-40歲身材瘦高男性的自發性氣胸,是因肺臟肋膜腔內出現空氣,導致肺臟塌陷,影響呼吸功能,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台灣每年有超過2000名自發性氣胸患者需接受胸管排除空氣或手術治療,但依據國際治療準則,第一次發作的自發性氣胸治療方式(使用細針或胸管抽除空氣)復發機率高達50%,且無法解決根本原因。

台大醫院研究團隊自2006至2012年5年多期間,針對214位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抽除空氣後追加使用美諾四環素(minocycline)肋膜沾粘劑,可將原本氣胸治療後1年復發率由49%降為29%,病人日後需接受手術治療的機率由44%降低至29%,受試者無明顯併發症,且70%患者不需住院治療。

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於今年2月18日的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可望改寫2010年歐美建議的自發性氣胸治療指引。

陳晉興醫師補充,此治療方式不適合氣胸破口太大者,若第二次復發或氣胸太過嚴重,仍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48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40歲的曾姓男子,長年飽受鼻塞所苦,自述就像20年沒有好好呼吸。傳統手術需要住院3至5天並全身麻醉,曾先生擔心手術風險,也不願工作請假動刀治療。後至耳鼻喉科求診,檢查後發現其鼻塞原因除了因為過敏性鼻炎造成下鼻甲肥厚,還有鼻中隔彎曲狀況。進行「鼻部無線射頻微創手術」,是局部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夏天到了難免吃個冰品、喝個冷飲,但一入口牙齒痠軟,無法好好品嘗美食,牙齒敏感是生活中常見的口腔問題。敏感性牙齒是因為琺瑯質(牙釉質)喪失而象牙質(牙本質)外露所致。象牙質內有許多牙本質小管,受到外來的刺激,尤其是冷熱變化的溫度刺激,就會產生酸痛與不適。牙醫師指出,造成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電子轉診系統 讓賴女士照護不中斷有位67歲的賴女士因慢性咳嗽及胸悶,到台中市崇芳診所就診,醫師認為需進一步檢查,便將她轉介至臺中榮總醫院胸腔內科治療,醫師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即時線上查詢病人最近跨院的就醫資訊,診斷為阻塞性肺病及心律不整、心衰竭等慢性共病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位九十一歲張奶奶,兩年半前中風,灌食靠鼻胃管伸入鼻子進到胃部,愛美的奶奶看著鏡中的鼻胃管,常自言自語「鼻子怎麼變那麼長,像大象?」,因異物感使她屢屢自拔管路,進而反覆插管,加上每月例行換管,造成她喉嚨感染引發咳嗽,甚至發燒、肺炎,一年多達兩三次。經醫師建議接受內視鏡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