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止慢性發炎,需避免因自由基、發炎性物質、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氧化壓力

慢性發炎主要是由被稱為「細胞核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 - Kappa B,NF- KB)」的蛋白質作用而產生的。「NF- KB」因「自由基(活性氧reactiveoxygen)」、各種「發炎性細胞激素(發炎性物質)」而活化。其他引起發炎的原因也是因活化了NF- KB,進一步使發炎惡化而導致慢性病。防止慢性發炎,需避免因自由基 發炎性物質 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氧化壓力

首先,自由基的關鍵在細胞內的粒線體(mitochondria)。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和呼吸而獲得的氧,在細胞內的粒線體進行能量轉換,但在最後階段若電子滲漏出來,而與氧產生反應則會發生自由基。若粒線體發生異常,或是數量過少,都會產生較多的自由基,而活化了NF- KB,引發慢性發炎。

發炎性細胞激素幾乎都被稱為「環境因子」。

例如下列幾項:

病毒細菌等的感染

石油化學製品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等毒性物質

飲食營養)、睡眠精神壓力等生活習慣

這些因子儘管只是少量,也不可大意。即使單獨一項不會造成問題,但大多會同時多發性的發生作用。具體而言,空氣汙染、感染、化學毒性、放射線毒性、低營養、氣候因素等多項因子,在體內摻雜便會產生病徵。這稱為「雞尾酒效應(cocktail effect)」。

而這些物質,在分子階段都可做為「氧化壓力」而起作用。氧化壓力,是因受到自由基等反應性極高的分子攻擊而引起的壓力之總稱。而慢性發炎就是因經常暴露在氧化壓力下造成的病狀。

因應氧化壓力的能力因人而異,擁有較多健全粒線體的人,其抗壓力也較強,但這也不是能憑個人意志就能如何的。空氣汙染等的環境因子也多屬於個人力量無法對抗的。正因為如此,「食用不會引起或可預防慢性發炎的食物」的方法就很重要了。

---本文摘自《顛覆飲食習慣:這四種食物不能吃!》一書

防止慢性發炎,需避免因自由基 發炎性物質 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氧化壓力

精采摘文

飲食習慣急遽變化造成健康問題,並成為慢性病肇因

引發慢性發炎的有害物質等環境因子,侵入體內的4種途徑

飲食是人生的樂趣—依循80/20規則實行無空腹感輕鬆飲食三步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粉絲行列。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林太太時常記不清事情、忘記愛用的化妝品放在哪裡、忘記跟朋友約定的聚會時間或是約會地點,而最近一個月,她更注意到自己想要講某樣物品,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來那樣物品的名稱,只能一直迂迴的描述物品長什麼樣子、物品是做什麼用的;也發生過和朋友相約到一間新餐廳吃飯,卻在半途迷了路。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人口老化持續攀升,失智人口亦明顯增加。根據衛福部委託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估算,2018 年底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8萬人,65歲以上,每12位就有1位、80歲以上老人,每5位就有1位罹患失智,預估2031年失智人口將倍增至逾46萬人,2061年失智人口將逾88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41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男性、25例女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12月單月境外移入人數,總共累計有428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莊人祥發言人表示,今日新增4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6例男性、2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篩檢相當重要,除了安排糞便潛血檢查,也可以透過大腸鏡檢查,早期揪出息肉及腫瘤。一名年約50歲江先生,便是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3公分的腫瘤,由於是早期癌,經醫師評估後,不用開刀,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將腫瘤切除,恢復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