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關於癌症的認知有多少?

文/ 端宏斌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最近「老端的觀點」放着財經話題不說,而是寫了好幾篇健康醫療方面的文章。這是為啥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我這半個多月來就在跟醫院打交道。

 

父親在12 月 7 日去醫院做糖尿病體檢的時候,無意中查出來有肺癌,然後立刻住進了一家三甲醫院。最初醫生說腫瘤大約有 3CM ,考慮做手術切除。此時我們全家被嚇的夠嗆,當然是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接着醫生說需要進一步檢查。

 

過了幾天,拿到進一步檢查結果之後,醫生說:癌細胞可能已經轉移擴散了,因此做手術對於延長患者壽命意義已經不大,考慮直接上化療,過兩天來簽字吧。那我就覺得很奇怪。老爹沒有任何症狀,不咳嗽、不疼痛,每天還能騎着自行車去券商營業部炒股票,順便買個菜。這就需要上化療了嗎?化療的副作用那麼大,有必要嗎?

 

接下來幾天,我開始惡補癌症知識,我媽也去找各種經歷過化療的親戚朋友,問他們情況。打聽完了之後發現,凡是經歷過化療的沒有一個活著,而且死狀都挺慘,死之前也非常痛苦。

 由於耽擱了好幾天,醫院看我們遲遲不來簽字,可能是怕我們轉院,有一天早上竟然跑來說:其實做手術切除也是可以的,要麼我們就直接手術吧。

 

這下徹底沒信任了。一開始說手術,後來說手術沒意義,要化療,現在又跑來說可以手術。這一時一變,難道是怕我們跑了嗎?

 

就在此時,我聽說了羅一笑死於化療併發症的新聞,然後就寫了 《羅一笑是病死的還是治死的?》一文,沒想到這篇文章竟然衝上了微信原創熱帖全國第八名。

 

在後來的文章 《一篇文章顛覆你對醫學的認識》中,有一條被大量網友點讚的評論,留言者是dengdeng :  

 

韓院士這篇文章,我以前就看過,還看過更多的相關內容,也是我臨床和病人及家屬進行溝通時經常提到的,但是,收效甚微。人們還是願意花大把的錢做無謂的治療,在我看來, 這些治療最大的效果就是一個心理安慰,家屬覺得盡力了,對得起患者 ,至於病人,甚至至死都被瞞著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害死人的往往不是癌症本身。

 

舉個例子吧,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關於甲狀腺結節的諮詢,我反覆告訴病人,這個病不要緊,就算是癌症,都不要緊,進展很慢,以及關於屍檢結果里有50% 是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等等......,建議定期複查,不需要手術,結果只有不到 10% 的人願意聽我勸告,定期複查,不做手術,多數人覺得做了手術就安心了 。

 

所以, 我覺得現在恐癌症比癌症還可怕,有時候手術不是治療身體疾病,而是治療心理恐癌症 。甚至,有一個同事跟我說她撿回了一條命,一問,是甲狀腺B 超發現甲狀腺結節,於是做了手術,術後病檢結果是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我很想告訴這位同事,你如果不開這一刀,這個所謂腫瘤絲毫不影響你長命百歲。但是你如果因為查出可能癌症,終日惶恐不安,即便不得這個癌症,也會得那個癌症,所以切了的結果是買了一個安心。

 

有一位匿名人士告訴了我另一個秘密,他是做病理學研究的,也就是指導醫生怎麼看病的研究人員,他說:對於癌症來說,早發現早治療,其實也是忽悠。如果是惡性腫瘤,就算你開刀摘除了,它很快又長出來了,你是殺不死它的。如果是良性的,它本來就長得極慢,你就算不動它,病人活個五六年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是動了手術之後病人再活五六年,感覺就像是醫生的功勞,其實是白白挨了一刀。同時讓醫生賺到了很多錢。

 

還有人告訴我,上海有個朱教授,一直在呼籲「刀下留人」,他說癌症開刀沒用,還會起反作用。傳統對付癌症的手段就是三板斧:開刀、化療、放療。學術上把這稱作「去腫瘤負荷手術」,可是,跟蹤一年看,晚期病人開刀後沒多久就復發了,生存期很短。他們弄了個什麼新療法,據說很管用,這我還沒來得及去諮詢,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此時有人給我介紹了一位中醫,下面是中醫給我的建議,我摘抄下來:

 

癌症不過是體內臟器上生的毒瘡。正確對策是:1 、釜底抽薪以弱化毒焰。 2 、加強排毒以驅邪外出。 3 、增強活力以改邪歸正。 由於 癌症是體內垃圾淤塞化毒生瘡,最怕營養過剩。 因此吃飯必須 清淡素食為主。即是症狀上有「虛像」,也絕對不可以補養!

 

癌症成因是中老年人體活力漸趨低下,排毒能力小於生毒能力。治療原則是增強活力、排除毒素。只要排毒速度壓倒生毒速度,再重的癌症也能扭轉局面,進而治癒。這樣的治癒是徹底根治。

 

癌症的特點是「慢」 和 「毒」 。 「慢」,給了醫者漫長的搶救機會。「毒」則要求只可智取不可蠻幹。方法要輕靈,四兩撥千斤。 早期癌症,可以視為亞健康,細心調理可保萬全。最怕的是談虎色變,過度醫療!

 

看到這位中醫說:清淡素食為主,絕不可以補養。忽然讓我想起一本書——《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又名《救命飲食》),作者是美國人叫 Colin Campbell ,這可不是什麼民科,而是正規大學的教授。 Campbell 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有點驚世駭俗的觀點,他說導致癌症的元兇其實是動物蛋白,特別是牛奶里含有的酪蛋白能夠顯著增加癌症的發病幾率。

 

當年Campbell 教授跑去菲律賓做研究,他發現當地小孩吃的花生醬被黃麴黴素污染了,由於黃麴黴素是嚴重致癌物質,因此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患上了癌症。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患癌症的恰恰都是富裕家庭的小孩,窮人的小孩反而不得癌症。這是為啥?

 

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原因,有錢人家的小孩會吃大量的動物蛋白質,而窮人家小孩只能吃點素菜。於是他們就用老鼠來做實驗。給老鼠餵食大劑量黃麴黴素,一批老鼠再大魚大肉伺候,另一批老鼠就讓它吃齋念佛。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大魚大肉的老鼠都得了癌症,吃齋念佛的倒是沒事。

 

最後,Campbell 教授的結論是: 動物蛋白( 尤其是牛奶蛋白 ) 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自內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幾率。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這些疾病都可以通過調整膳食來進行控制和治療。

 

研究到這裡,我認為我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正所謂「上醫治未病,不治已病」,新鮮水果蔬菜正是我的最愛,從此之後吃雜糧米配蔬菜,零食就是水果,過年過節才吃一次肉,哈哈,感覺回到了改革開放之前。

 

為甚麼動物蛋白導致癌症?我斗膽來做個解釋。不知你有沒有研究過健美,你要想獲得健美運動員一樣的體魄,除了堅持鍛煉之外,還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因為肌肉是耗能大戶,需要大量的資源才能增加那麼一點點,如果你飲食跟不上,那麼你練了也是白練,肌肉長不了的。

 

同樣道理,腫瘤也是耗能大戶,如果你吃了太多動物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沒有地方可去(因為你不鍛煉),那麼你的身體就覺得,與其浪費掉,分配一丁點兒給癌細胞也可以吧。最初的癌細胞就像穆斯林難民,接受了大量的補貼,可是穆斯林難民啥也不干,就一心一意在家裡生孩子(腫瘤變大),慢慢的,他們人數越來越多,你再也補貼不起了,於是他們就開始起來鬧事,此時就是癌症晚期。那麼什麼是癌症轉移呢?

所以當務之急是:停止補貼!!!

 

 

    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laoduandeguandian 

 

 

相關推薦

今天是端午連假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也是新北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的第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一早前往三重體育場接種站視察,也保證未設籍在新北市的長者都能打到疫苗。侯友宜在下午的記者會上表示,他有發現一早的車流量和上週一相比來得高,呼籲民眾千萬不能放鬆,因為新北沒有放鬆的本錢。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主持防疫應變...

閱讀詳情 »

124萬劑AZ疫苗開打,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表示,居住在新北市、不在籍的85歲以上長者,可自即日起至6月17日下午5時,向里辦公室或區公所電話登記,6月18日起依通知時間及地點前往接種。新北市今天起為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今天上午共接種5790劑,接種率約58%。對於有不在籍長者擔心並未收到通知,侯...

閱讀詳情 »

高雄市鳳山區仁惠醫院男性行政人員感染COVID-1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該案2069於13日不治死亡,高雄市衛生局也證實此事。案2069先前隱匿足跡,遭依《傳染病防治法》裁處30萬罰鍰,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該案在罰鍰送達前死亡, 該處分不生效,免予處罰。高雄仁惠醫院染疫行政人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情爆發,儘速讓多數人施打疫苗建立群體免疫,成為當前國內最重要的任務,不過在疫苗的採購、選擇上,各界也傳出不同聲音。藥師徐愛婷認為,疫苗的功能是救人,不該是攻擊別人的武器,從國內外相關資料來看,只要施打合格疫苗,就能夠避免最壞情況出現。 徐愛婷表示,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