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於女生內褲的那些事!你知道平均一條髒內褲上就有100萬個細菌嗎?

內褲,是極其隱私的貼身小對象,和健康的關係密不可分。雖然不少人能做到常洗常換內褲,卻不了解其使用壽命的長短,常常穿爛、變形後才扔。殊不知,健康隱患就這樣產生了。

關於女生內褲的那些事!你知道平均一條髒內褲上就有100萬個細菌嗎?

平均一條髒內褲就帶有0.1克糞便

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學家都對洗衣機進行過研究,一條臟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排泄物中的病菌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即使正確清洗、晾曬,內褲上的細菌也未必完全被殺死。

 

一克糞便中就含有1000萬個病毒

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1000個寄生蟲包囊和100個蟲卵。儘管有的細菌和病毒對人體有利,但大多數細菌和病毒對人是有害的。尤其是當糞便污染水源、食物、餐具和衣物之後,大多數有害微生物都會進入人體,對人造成傷害。

早在1964年英國的醫生就檢查了英格蘭牛津郡940位男子的內褲,發現這些人內褲上都有從“黃蜂顏色的”到“大量糞便”等不同等級的糞便污染情況,以致大為感嘆:竟然有這麼多的人因為餐館的桌布上有一點蕃茄醬的痕跡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大發牢騷,可同時他們又穿著沾滿糞便的內褲坐在豪華的椅子上美美地就餐。

 

最好半年換一次內褲

一般情況下,使用頻率較高的內褲,最好半年一換。如內褲出現變形、材質變乾硬、又或者污漬洗不淨的情況,就得及時更換。

換內褲時間:最長不要超過2—3天

生活中,女性一定要培養勤洗勤換內褲的好習慣,建議每天更換,特別是夏天,最長不要超過2—3天。清洗時要和外衣褲分開,盡量用肥皂手洗。洗完後,不要直接暴晒,先放在陰涼處風乾,再放在陽光下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另外,內褲最好單獨放置,用一些專門的收納袋或者裝進乾淨的塑料袋中,避免受灰塵和細菌的污染,影響女性健康。

 

給女性的忠告1

必須要有經期穿的專用內褲

婦科主任稱:衛生巾背後的粘膠,可以讓衛生巾牢牢地沾在內褲上,但是這個膠不會因為洗滌完全從內褲清除。一些質量較差的衛生巾,過多的粘膠,沾在內褲上,用手都能摸得出。雖然目前無法判定這種膠是不是有害的化學物質,但也無法證明是否屬於食品安全的範疇。無論是什麼物質,不能徹底清除都會直接威脅到女性的生理衛生。

儘管目前沒有確鑿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這種粘膠是導致近年年輕女性陰部疾病上升的原因,但是從女性健康科普的角度,可以做出這樣的提示。

不僅如此,門診十有八九的女孩就診者,在沒有經期時,使用帶粘膠的護墊,由於護墊每一次粘貼的位置會有移動,未來得及清洗的粘膠會直接接觸陰部。而這些女孩都是陰道炎和外陰炎的患者!

謹記:經期穿的內褲平時不要穿;平時要放棄使用帶粘膠的小護墊。

 

給女性的忠告2

患黴菌性陰道炎期間要穿一次性內褲

婦科主任醫師介紹說:80%的女性都有可能患過黴菌性陰道炎,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如果是在性生活後發作,要和性伴侶一同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看他是不是包皮上有相關的病菌。

在黴菌性陰道炎發作期間,穿過的內褲要么扔掉,要么拿開水煮消毒,內褲不要陰乾。建議在發作期間穿一次性內褲,可隨時丟掉。

 

女人內褲如何清洗保養?

1.內褲需要天天換洗

不要讓內褲過夜,否則大量細菌的滋生,會讓清洗變得很困難。

2.內褲需要手洗

一是洗衣機洗不干淨,同時可能導致病菌的傳播;二是手洗可以增加摩擦密度,利於局部清洗,這樣才能將內褲洗得更加干淨。

3.內褲用什麼來清洗

大家知道,女人的私處是一個弱酸環境,清潔用品一般都是鹼性的,所以我們要選鹼性不要太強、清潔能力比較好的清潔劑,比如肥皂,或者有殺菌消毒能力的肥皂。同時最好還要準備一個專用的清潔器皿。

 

什麼顏色的內褲最好?

內褲的顏色也要慎重對待。有人喜歡深色內褲,卻疏忽了顏色是通過染料染出來的,染料都是集多種化學物質於一體的大雜燴,多少含有一些毒性。至於太白的內褲,有可能因為過度漂白,也潛藏著一定隱患,增加你與過敏癥結緣的風險。

 

不宜穿深色內褲

因為患陰部炎、生殖系統腫瘤的女性,白帶會變的渾濁,甚至帶紅、色黃,這些都是疾病的信號。如果早期能發現這些現象而及早治療,就能得到較好的療效。如果穿深色的或圖案太花的內褲,病變的白帶不能及時被發現,就可能延緩病情。

 

現在明白內褲可不是一件用品,而是背負著多重功能,如保護性器官,減少大腿與外褲的摩擦,防止異味外洩等。因此,女性一定要慎重選購,將健康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舒適度以及款式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53歲的蔡先生沒有三高問題,20年前在海邊被珊瑚礁刮傷雙腳腳踝,回家後自行塗抹消炎藥膏、外傷藥膏,傷口卻無法癒合。多年來四處求醫,仍反覆發炎、潰瘍,甚至流膿有異味,範圍擴大為12乘15公分以及6乘12公分,經醫師診斷可能需要截肢,期間更曾出現敗血症,危及生命。傷口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位37歲男子因為發現脖子有腫塊而就醫,檢查發現患者頸部之所以有腫塊,是因為罹患了鼻咽癌,而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頸部,才會發生淋巴結腫大的情況。得知自己正值壯年卻罹癌,使得他的心情大受打擊,所幸新竹馬偕戒檳班護理師即時介入,教導他口腔檢查和保健等衛教宣導,並幫助他下定決心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為維護國民健康,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讓民眾食的安心,於105年4月22日發布訂定「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規定自107年7月1日(以製造日期為準),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部分氫化油)。依據該公告,「不完全氫化油」係指經氫化處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歳謝小朋友因輕微咳嗽持續發燒3天,6月8日至嘉義長庚門診就醫,媽媽主訴3歳弟弟也已發燒住院5天,擔心是交互感染,經理學檢查發現右側中耳耳膜光照下模糊不清,疑是中耳炎引起發燒,因兩位小朋友病情穩定,且活動力不錯,嘉義長庚即透過電子轉診平台,轉診至新港昌模小兒科診所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