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上路小心「路怒」-「危險性不小於酒駕」!!
不少人平常斯文,但一開車就容易情緒暴躁,塞車、等待紅燈秒數一長就不耐煩,不斷碎碎念或罵人,甚至故意擋車和人起口角,這種情緒在大陸被形容為「路怒症」(Road Rage)!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說,雖然在醫學上並沒有「路怒症」這稱呼,但曾有市調公司做過統計
發現有半數以上開車者都認為自己開車時有「路怒」症狀--平常不罵三字經,一開車就狂罵;愛超車等危險駕駛行為;或是被超車一點小擦撞就很火大,想下車打人跟人起衝突都是。
他說,市調公司調查發現司機解決「路怒」的方法,可以用「聽音樂」、「聽廣播」,或是「嚼口香糖」。
劉宗憲說,「陣發性暴怒症」的衝動控制不佳,平常也許很斯文,但是遇到挫折時情緒就會失控暴怒,生氣完自己跟旁邊的人都很難理解為何會這樣,並會為自己生氣時行為感到後悔。
劉宗憲說,譬如這人平常都很文雅,一生氣卻抓狂打人,和平常判若兩人,有這些症狀就可以就醫接受診斷治療。劉宗憲表示,「陣發性暴怒症」患者要同時接受生理與心理治療,生理上有些藥物可提高衝動控制能力,心理治療則會進行情緒治療並教患者如何應變,例如生氣時離開現場,默數一到十,終止衝動失控狀況等。
《中國時報》報導,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去年去年北市交通事故前十大肇因,全和駕駛行為不當有關,並認為帶著躁怒情緒上路,「危險性不亞於酒駕!」
劉宗憲表示,市調公司曾針對司機進行解決「路怒」的方式,結果大家發現聽音樂最有用,其次是聽廣播和嚼口香糖。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