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耳鳴 小心恐是聽神經瘤惹禍

長期耳鳴 小心恐是聽神經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聽神經瘤的患者,初期多誤以為僅是耳鳴等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就診檢查時,才發現腫瘤恐已長到2公分以上;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副部長兼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指出,聽神經瘤可能會因腦水腫現象,導致患者壓迫神經喪失平衡感,若拖延治療,嚴重恐影響生活品質,不得輕忽嚴重性。

第一型偶爾發生型 患者易有聽力短暫喪失

聽神經瘤約95%屬於良性腫瘤,因生長緩慢,臨床上較為少見,約10萬分之一;張進宏主任表示,聽神經瘤分為約佔95%的偶爾發生型以及神經纖維瘤增生第二型兩種,以第一型偶爾發生型而言,患者會有聽力短暫的喪失、暫時性失聰重聽等症狀,初期多患者較不在意,直到嚴重出現暈眩、耳鳴甚至走路不穩等症狀,才緊急就醫檢查。

傳統手術開顱 術後風險高

至於神經纖維瘤增生第二型,又稱為兩側聽神經瘤疾病,患者兩側恐長出聽神經瘤,治療上較為困難,但臨床上較為少見;張進宏主任說,治療上分為傳統顯微手術、伽碼刀和電腦刀,但過去傳統手術開顱,容易有一半機率會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腦脊髓液漏等風險。

電腦刀治療聽神經瘤 降低開刀風險

因此若透過電腦刀方式,不須開刀,利用高能量放射線針對聽神經瘤部位射殺腫瘤細胞,降低開刀風險;張進宏主任表示,目前使用電腦刀治療聽神經瘤的133位患者,佔90%已獲得良好控制,且治療後都未出現顏面神經失調,健保也針對3公分以下腫瘤,且對腦幹及小腦無明顯壓迫的患者,能事前申請補助,不過若屬於較大腫瘤等患者,仍建議採以傳統開顱手術治療,術後再以電腦刀治療控制較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3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面對癌症治療的過程,因為化療放療等療程的作用,骨髓抑制、白血球減少都是很正常的反應,當白血球一降低,免疫力就跟著下降,身體處在一個沒有堅強防護罩的階段,任何可能的外來病菌,都可以能造成下一波免疫的風暴,因此,在癌症治療過程,需要非常嚴格的控管飲食、環境,接觸人群的頻率等,其中,飲食不...

閱讀詳情 »

不少人一到秋冬季節,肌膚就會開始有乾燥、瘙癢感,且容易愈抓愈癢,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因為體質失調所引起,想要改善乾癢的不適症狀,得從體內、外調理著手,才能治標又治本。 時序入冬,外在環境的溫度、濕度逐漸降低,皮膚的油脂分泌也跟著減少,有些人開始出現皮膚泛紅、乾燥、瘙癢的情形。皮膚乾癢看似小問題,但...

閱讀詳情 »

「奇怪,為何一到冬天就手腳覺得乾癢,而且愈抓愈癢!」的確,有些人一到冬天或到比較乾燥的地區,皮膚就會覺得乾癢難受,忍不住東抓西抓,結果是愈抓愈癢,甚至抓到破皮、發炎感染。 為何一到冬季就好發這些症狀?因為冬天相對其他季節是較乾燥的季節,會有「冬季癢(winter itch)」的症狀出現,冬季癢又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傳統肺癌手術必須開胸切斷多根肋骨,傷口長達2、30公分,術後還須裝置胸管及尿管,易引起患者疼痛不適,且恢復時間久。台大醫院研發以單孔胸腔鏡手術,搭配免氣管插管麻醉,在病人清醒的情況下精準切除腫瘤,大幅降低術後疼痛。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表示,隨著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