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牙齒敏感 原來是刷牙太用力惹禍

長期牙齒敏感 原來是刷牙太用力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7歲女性,雖平時都有注意口腔保養,但長期仍有牙齒敏感問題,原以為是蛀牙導致,就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牙齦萎縮導致;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林意萍指出,除了隨著年齡增長導致牙齦慢慢萎縮外,像是牙周病、過度刷牙等,都可能埋下牙齦快速萎縮的原因,這時就可能會使外漏的牙根產生敏感現象。

軟組織手術治療 解決牙齦萎縮問題

這名患者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因過度用力且不當的刷牙習慣,才使牙齦萎縮;林意萍醫師表示,因這名患者牙周與齒槽骨情況穩定,透過軟組織手術以及部分樹脂填補合併治療後,已逐漸獲得改善,就連前牙牙齦萎縮部分,經手術後也解決美觀問題。

治療牙齦萎縮 經評估選擇適合方式

林意萍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牙齦萎縮,常見以樹脂填補、或使用抗敏感藥物表面處理,能處理同時出現的齒頸部缺陷問題,但僅能暫時緩解,因填補的樹脂漸漸脫落後,仍會使牙根磨損日益嚴重,這時其實可經評估後,透過軟組織再生手術,補回失去的牙齦。

牙齒出問題 應盡早檢查較佳

但軟組織再生手術較常用於牙周病科,能適時提供牙齒或植牙更佳的保護,但要注意,並非失去的牙齦都能透過手術救回,因此仍須經由醫師評估,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林意萍醫師提醒,若長期有牙齒敏感或出血等困擾的民眾,應盡早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問題,接受治療,就能避免症狀日益加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0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文/基因線上 by ULA YANG】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全球原料藥供應受到威脅,藥物開發及生產過程從過去集中在少數國家與地區的情況,轉趨全球化,產業鏈的結構逐漸改變。孰料疫情尚未停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少影響上百個正在進行中的臨床試驗,造成延誤,掀起生技製藥界另一波恐慌潮。 俄、烏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天氣轉涼,氣溫驟降6至8度,預測3月7日至8日氣溫最低約13至15度。天氣冷颼颼,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晚氣溫變化較大,要特別注意氣溫變化及做好保暖措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春季早晚溫差大! 春天賞花、泡湯多留心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4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個案及40例境外移入,其中1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今日新增3例本土病例之關係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個案新增3人 3例全屬旅遊團相關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