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時間看螢幕 小尺寸大問題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2013/02/16

科技日新月異,不論是在家當宅宅,或是出外當低頭族,各種尺寸的螢幕充斥在生活中,一天盯螢幕12小時以上的也大有人在,別以為只有學齡期學童才會有近視加深的問題,一般成人盯著小螢幕過久,不僅眼睛乾燥疲累,頭痛、肩頸痠痛也通通跟著找上門!

開業醫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表示,用眼對視力與眼睛功能的影響因素,包括時間、姿勢、光線、距離4個要素,而尺寸大小是影響距離的主要因素。以一般電視而言,適當距離是螢幕對角線的6倍,觀賞時室內必須有背景光,因為如果螢幕光太亮而四周太暗,瞳孔持續放大容易疲累、刺眼,而適當的視線角度為往下約15-20度,切記不要抬頭看電視,因為向上看時眼白露出,更容易造成眼睛乾燥。此外,調整適於觀看的螢幕對比度及亮度,也能提高長時間看螢幕的舒適感。

至於近期流行的60吋電視螢幕及家庭式投影機,一般家裡的客廳無法達到6倍距離,因此觀賞時至少離3公尺,並可同時看到畫面兩側為宜。

現今人手一台的智慧型手機及iPad,因為畫面小,通常會近距離觀看,但焦距若長時間對在近物上,眼睛肌肉持續用力,更容易疲累,尤其許多人習慣在大眾運輸工具上使用,在晃動情形下對焦,更加重眼睛肌力負擔,若是學齡孩童容易近視加深;成年人則會眼睛疲勞痠澀,甚至引起頭痛、肩頸痠痛。

王孟祺醫師建議,觀賞電視30-40分鐘就必須站起來活動一下,並盡量看遠處。尤其隨著年紀增長,眼睛調整焦距的能力越差也越容易出現乾澀狀況,因此年長者最好20-30分鐘就休息一次,避免眼睛過度負擔。

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7835

長時間看螢幕 小尺寸大問題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5歲賴先生任職電視台攝影記者,去年底出現步態不穩、肢體無力等症狀,更多次開車不慎撞到路樹,因驚覺恐不對勁,赴醫檢查果然確診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一度評估僅剩1年壽命,所幸醫療團隊開刀切除腦瘤,搭配術後積極復健,奇蹟於半年內恢復行走能力,順利重返工作崗位延續職涯。原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新冠疫情影響,兒童在家期間受到嚴重影響,不僅戶外活動時間、社交活動受到嚴重限制,還可能會增加兒童不可逆轉的眼睛併發症或失明的風險。根據研究表明,香港兒童近視病例的增加可能與戶外活動時間大幅減少,以及在疫情期間大量增加使用螢幕時間有關。眼睛近視問題 影像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醫院常見消毒傷口與手部消毒液傳出不合格!今(13)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告,「克菌寧潔淨液 0.5%」因安定性試驗發現,在接近效期前,主成分偏離原核准規格,廠商主動通報回收,因使用量大,評估不合格產品可能醫院剩餘不多。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克菌寧潔淨液 0.5%」...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北榮總「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AI中心)昨(12)日揭牌啟用,正式宣告全面推動醫療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院長許惠恒院長表示,智慧醫療是台北榮總發展藍圖的主軸,即使在艱困防疫期間,也要加快腳步不能慢下來。 台北榮總表示,AI中心成立,不僅可強化各醫療部科在AI上的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