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針對病症「客製化」選擇療法與藥物,「○○○○」將是癌症治療趨勢!

基因檢測在癌症治療所占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可以精準「對症下藥」,量身打造治療方案,即使是晚期癌症患者,也可接受積極治療。癌症基因檢測是未來走向,目前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降至一次二百美元的可能性指日可待。」

文◎林筱庭

癌症成因至今仍是個謎,過去總認為是環境、飲食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造成,近來醫學研究卻發現,癌症其實是一種「基因病」,由於遺傳基因功能的缺失,導致基因突變頻率高於細胞自我修復速度,異常細胞不斷增生遂成癌症。

目前還沒辦法取代化療

針對病症「客製化」選擇療法與藥物,「○○○○」將是癌症治療趨勢!

若能提早找出突變基因,癌症便不再如同「抽獎」般的不確定,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癌症變得可預防,醫師也更能針對病症「客製化」選擇療法與藥物。

「過去我們總是說要『消滅癌症』,但現在我們會把癌細胞試為身體一部分,將癌視為一種『慢性病』,試著與他和平共處。」中國臨床腫瘤醫學會(CSCO)理事長吳一龍認為,隨著標靶藥物問世,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經從十多年前的十個月延長至三年多。

吳一龍說,近幾年癌症的治療觀點,已經從全面破壞轉變成專一靶點療法,「只要找到精準的誘餌來進行治療,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餘命可以延長七、八年,幾乎已經是慢性病了。」以針對癌細胞分子靶點治療,可以減緩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也能大幅減低患者因治療引起的不適以及副作用。

「雖然還沒辦法取代化療,但是化療時間可以大幅縮短,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的合併使用將成為未來治療趨勢。」吳一龍也提到,搭配基因檢測,醫師更能精準選擇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與藥物。

一直以來,國際藥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多忽略人種之間的差異,都是以歐、美族群為參考依據。好比是肺癌標靶藥物艾瑞莎(Iressa),它是全球第一個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抑制的小分子標靶藥物,在歐美國家成效不彰,只有約一成的治癒機率,但對亞洲人的療效卻高達四成。

 

【原文刊載於《新新聞》1548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新新聞》官方網站;《新新聞》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大研究發現慢跑等數種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的影響。(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減肥,除了飲食控制,一定要運動,但不一樣的運動項目效果卻可能有天壤之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8)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針對喝水也會胖、先天帶有較多肥胖基因的「肥胖體質」...

閱讀詳情 »

▲台北醫學大學與交大跨校合作研究,用大數據破解癌症成因。(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連續37年蟬聯台灣人的十大死因首位,如何提高癌症標靶治療的精準度,成為保命關鍵,國內最新研究有好消息傳出!台北醫學大學與交大合作,研究近2千種膜蛋白對應於15種癌症的生化調控...

閱讀詳情 »

洪都拉斯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分享自己以前在貨運行工作,因長期搬重物施力點不對導致長骨刺,「我時不時感覺手很麻,甚至嚴重到手突然舉不起來,很擔心是中風前兆。」 當時醫生診斷是嚴重骨刺建議開刀,他說當時因經濟不寬裕,動輒30幾萬的手術開不下去,主持人小禎聽聞補充:「不開刀手麻,開了刀手頭很緊。」之後靠...

閱讀詳情 »

▲對抗菸癮的「戒菸四招」:深呼吸15次、喝1杯冷水、用力伸懶腰、刷牙或洗臉。(照/董氏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父親節快到了,想幫爸爸戒菸,可以送「電子煙」嗎?董氏基金會今(8)日警告,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皆含尼古丁,一樣會成癮,不但無法幫助戒菸,且容易害爸爸成為多重尼古丁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