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要!看病時千萬不能對醫生說的「十句話」!台灣民眾90%人都說過第6句!太可怕了!!

 

重要!看病時千萬不能對醫生說的「十句話」!台灣民眾90%人都說過第6句!太可怕了!!

翻攝yongde

台灣的全民健保舉世聞名,但是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也一直為人垢病。另外,醫病關係所造成的醫遼糾紛也時有所聞,其實在醫病比如此高的年代,醫生們看病時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很大,尤其如果當病人又講出以下這些「地雷」句子時,更可能讓醫生在心裡大翻白眼。趕快來看是哪十句話千萬不能對醫生說!

 

 

  1、「醫生,錢不是問題,檢查和治療我都要最好的。」

  醫生心裡話:

  最貴的不一定就是最適合您的。醫生的職責是給您治病,不是賺錢,不要用外在經濟條件引導醫生的治療。針對您的病情,醫生心中自有最適合您的治療。

  2、「我查過這種病,網路上說……」

  醫生心裡話:

  互聯網時代,網上的評論人參差不齊,治療資訊更是魚龍混雜,不乏有利益集團(網路謠言)在招搖行騙。既然您已經來到專業醫生面前,就坦然相信醫生吧!

  3、「您是權威專家,一定能把我的病治好!」

  醫生心裡話:

  這話好像是對醫生最高程度上的認可,可醫生聽到此話后感受到的多半是負擔。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會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法,但任何治療也都有其伴隨的并發癥可能會出現,從這個角度講,很多治療都很難達到您的預期。

  4、「大夫,就耽誤你一分鐘,幫我看看檢查結果!」

  醫生心裡話:

  人體是多器官協同運作、維持機體功能的復合體。一種癥狀背后卻是少則數十種、多則上百種的疾病。一分鐘給您確診?萬一漏診了呢?傷害的只有您!

  5、「醫生,我大老遠跑XX來,不用做檢查嗎?」

  醫生心裡話:

  專業醫生經過系統的望、聞、問、切可初步診斷疾病。當醫生說沒事或者問題不大時,可基本排除本專業疾病。記住:望聞問切是最重要、最經濟的檢查。

  6、「某醫院、某醫生給我治療過了,但是沒效!」

  醫生心裡話:

  這話可能給醫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既然今天您抱怨了昨天的醫生,那麼明天您是不是就有可能與眼前的醫生發生衝突?此時,醫生除了看病,可能會多一份顧慮。

  7、「別人跟我一樣的病,人家卻好了。」

  醫生心裡話:

  如果每個人的情況都一樣,醫生的工作就不會這麼復雜啦!同種病會出現不同癥狀,同一癥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即所謂的個體差異。因存在個體差異,所以追求個體化治療。

  8、「醫生,你給我做手術不會出問題?」

  醫生心裡話:

  就像上路開車,自己再怎麼自律,也不能保證不會被碰。只要開車上路,就有發生車禍的危險。手術亦是如此,順利與否取決于醫生的技術與患者病情。

  9、「我的病,某醫院、某醫生卻那樣說。」

  醫生心裡話:

  社會上追求盈利、過度治療的醫院和醫生確實還有,不過,公立三甲醫院一般都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信任是醫患關系的基礎,臨床上很多治療都是有彈性的,比如手術,有醫生說做,有醫生建議不做,這應該是好消息,至少說明您的病情不是太嚴重。

  10、「醫生,可不可以留您的電話(LINE、E-MAIL)!」

  醫生心裡話:

  醫生作為特殊性質的職業,每天接診數十上百的病人。試想,每個人都留下電話,那麼醫生的電話會一直在占線中。勢必影響醫生對當下患者的治療。

重要!看病時千萬不能對醫生說的「十句話」!台灣民眾90%人都說過第6句!太可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編按:台灣的健保制度雖然虧錢,但確實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健康保險,在不要浪費醫療資源的同時,大家去看病時也要尊重醫生的專業判斷,才能在良好的醫病關係中,得到更好的治療喔!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孩子健康的身心靈成長,最基本的就是自我認同。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表示,對孩子來說,一個認同形式就是「身體的外表形相」,包含自己的優、缺點與外觀美醜;認同自己的孩子,自我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較高,在成長過程,也會認同自己是值得被愛和擁有幸福的人。  孩子對自己身體美醜的意識,常常與「是否受到大人足夠的讚美...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深蹲」是近幾年來非常火紅的健身動作,因為它的好處非常多 : 燃燒脂肪、可同時訓練到全身肌肉及平衡力、增加雙腿的靈活度、預防膝蓋傷害(只要姿勢正確)…等。然而,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如果沒有掌握下列基本概念,恐怕會有受傷之慮。 請務必先熱身 尤其是平日長時間久坐使得髖關節...

閱讀詳情 »

你知道哪一杯手搖飲是熱量之王嗎?答案是「相思逗珍奶」,喝了1杯700C.C,熱量高達700大卡,等於1個便當。董氏基金會公布最新手搖杯熱量與標示調查,發現手搖杯「糖量標示」與實際狀況差很多,含糖量驚人,1杯就超過每天糖份攝取量上限。 國民健康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

閱讀詳情 »

▲手搖杯標示仍叫消費者霧煞煞,不知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糖和熱量。(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手搖杯下肚一時爽快,健康後患卻可能無窮。董氏基金會今(3)日公布針對大台北地區22個常見連鎖手搖杯品牌的調查結果發現,不少業者標示不包含配料,讓消費者霧煞煞,不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