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養」它就能殺死癌細胞!它真是太重要了!!


重大突破!不手術 不化療 !「養」它就能殺死癌細胞!它真是太重要了!!
(示意圖-圖片翻攝自 大河網

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世界醫學界的頭號敵人就是腫瘤,說起癌症,可以說談癌色變,而中國有一位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一種治療腫瘤的新方法,就從自身的細胞裡找到了抗癌的勁敵。

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的張明徽,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他和團隊的工作是在人體眾多的細胞中,尋找並培養出對人類健康有益的免疫細胞。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養免疫細胞可不像養寵物那麼簡單,免疫細胞的精細提取非常困難,要用專業設備一個一個的識別並分揀出來。細胞在體外的生長要求更加苛刻,需要在恆溫、恆濕、恆定的二氧化碳濃度等特殊環境下才能長大。它們還特別挑食,不同的細胞要吃不同的營養普通的營養牠們看不上。而且發現和培養稀有的免疫細胞就像大海撈針。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2005年,張明徽的學生意外培養出來一個免疫細胞,這個細胞的個頭比其它細胞體積上要大七八倍,張明徽憑著多年的職業敏感判斷這個“大個頭”細胞上功能比較特殊,張明徽和他的團隊留下了這個細胞,並對它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們驚喜地發現,他們找到的是NKT細胞中的一個亞群,它是免疫系統中的超級殺手,竟然可以殺死癌細胞。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所謂NKT細胞,是20多年前日本學者最先命名的。 NKT是英文“自然​​殺傷T細胞”的縮寫,這個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給其它免疫細胞釋放危險信號。
全世界在癌症免疫療法中的進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和日本的研究走在國際前沿。 2013年著名的《科學》雜誌把免疫細胞療法,評為當年十大科技進展之首。中國在這個領域,一直缺乏創新性的發現。
張明徽團隊發現NKT細胞新亞群的研究成果,2015年在《自然》雜誌的子刊《科學報告》上發表後,立即引起了國際矚目。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張明徽把它們取名為CD8+NKT亞群。在高倍顯微鏡的幫助下,我們看到了這個亞群和癌細胞對抗的全過程。在兩個多小時的對抗中,這群NKT亞群細胞把一群惡性程度很高的癌細胞消滅掉了。
在實驗環境下殺死癌細胞是一回事,在人體內,它們能發揮同樣的作用嗎?
從2010年開始,張明徽與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展開合作,招募志願者,進行臨床試驗。每個月張明徽都會來,和大夫一起分析療效。
楊國山,主任醫師。通常腫瘤治療,都是切除病灶,再用化療或放療等手段進行輔助治療。腫瘤的切除手術​​,楊國山經常碰到,在他看來,腫瘤手術只是局部的清掃,就是把看得見癌細胞清掃掉了,就像拔草一樣看得清楚的草手術都拔了,但不能說明這塊地就不長草了,肯定還會長的,那怎​​麼辦?就只能再撒藥,化療就像撒藥,把那些要長起來的,或者說沒有長,以後要長的消滅掉。
化療雖然可以殺死切不掉的癌細胞,但也會殺死正常的細胞,而且治療過程極為痛苦。很多病人無法忍受化療帶來的痛苦。即便是能忍受,也很難百分之百把癌細胞全部殺死,理論上只要留下一個種子,它就可能有捲土重來的這種可能性。目前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如果對症的話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但是一旦有遠處轉移復發的風險,一旦起來,那麼我們傳統的方法就束手無策了。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被稱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方法。張明徽認為,NKT亞群細胞每個人免疫系統裡都有,但是每個人身體裡頭的含量可能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同一個環境下,有的人容易長腫瘤,而有的人不容易長腫瘤。癌症患者通常自身免疫細胞很少。張明徽他們開始在患者直系親屬的血液中提取培養。
正常人身體裡的NKT亞群細胞也非常少,很難被發現。他們從人體中採集到NKT亞群細胞種子,然後送到極低溫的環境中進行訓練,再等待進入培養皿的第一輪選拔。
在那裡,張明徽和他的團隊將通過特殊手段擴增它們的數量,並加以刺激訓練,這是一個給細胞配備好武器彈藥的關鍵環節。對於細胞培養高手來說,擴充兵力並不難,難的是確保它們每一個都是精兵強將。
這個團隊,現在已經掌握了培養的秘訣。他們可以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將NKT亞群細胞從一個擴展到上千個,而且個個都練就了一身好功夫。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這些“特種兵”進入患者體內,效果到底怎麼樣?今天他們要分析的這份影像,來自一位三期胃癌患者。這位病人2011年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胃,因為太痛苦只堅持完成了兩個療程的化療。八個月後,腫瘤轉移到了肺部。
發現轉移後,病人申請成為免疫治療的志願者,資料現在已經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根據以往的經驗,胃癌一旦出現向肺部大量轉移,患者生命只有半年左右。醫學影像資料顯示,這位患者經過三年多的治療,症狀出現了明顯緩解,讓醫生們也很興奮。
但不同的人體,差異很大。這種細胞免疫療法是否能對更多的癌症患者有效,現在,大家還十分謹慎。只有積累足夠多的病例,才能說明問題。 5年來,他們已經招募了70多位志願者,治療在一年以上的30位患者中,七成左右出現了明顯好轉。
重大突破!不手術、不化療

想來當志願者的患者不少,現在,張明徽每週都會拿出一天時間做諮詢。臨床試驗,需要極為科學謹慎的態度。從目前的研究看,這種NKT亞群細胞並不是萬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弱點。人體的腦部、腺體等地方,有免疫屏障,細胞進不去。對於這些部位的腫瘤,效果就要弱一些。
因為免疫細胞技術的獨創性和先進性,2010年張明徽團隊這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十二五”基金專項支持。
現在,臨床1期試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初步顯現,張明徽今年開始準備向大規模臨床研究推進。




由此可知,免疫細胞的重要性,在還沒生病時就要增強體內免疫細胞,預防癌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日前有一名電腦工程師跟蹤女學生,並熊抱她做出猥褻舉動,遭到逮捕;他並坦承有戀物癖,曾竊取表姐內褲洩慾。其實,戀物癖還不只會有這些行為,甚至有人因為忍不住想偷高跟鞋,也遭到控告。精神科醫師提醒,若是會有戀物癖的衝動時,應及早就醫診治,進而能避免觸法。 和大腦中血清素過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界早發現,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風險,傳統多以抗凝血藥「華法林」(Warfarin)降低中風風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王俊傑醫師在「華人首版心房顫動治療指引」發佈記者會中表示,根據數據統計,台灣心房顫動患者使用傳統藥物後,不只容易出現出血性中風,一旦有出血性中風,死亡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想要身材苗條,不少人對飲食斤斤計較,尤其不敢吃澱粉食物,但減重不能吃澱粉真的正確嗎?營養師表示,選對澱粉食物能夠維持飽足感,不會暴飲暴食,還可幫助脂肪分解,例如糙米、地瓜都不錯。 澱粉提供身體能量 營養師張皓閔指出,醣類是人體3大必需營養素之一,澱粉則是主要的醣類來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統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日前已正名為「肺阻塞」及台語版「肺塞病」)高居全球死因第三位,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在台灣,40歲以上成年人盛行率則是6%至10%,一年也超過5千人因此病而死亡;醫師提醒,秋冬是COPD好發季節,尤其是感冒病毒容易在冬天入侵,一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