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學新發現 這種維生素可抗腸癌!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三,並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據《醫藥日報》報導,來自美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丹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通過加強機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維生素D也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只要我們每天接受充足的陽光,就可以獲得人體90%的維生素D需求量,而剩下的10%則需要從每日的飲食中去獲取。

醫學新發現 這種維生素可抗腸癌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通過加強機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維生素D是維護健康重要環節

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充足的維生素D是維護健康的重要環節。維生素D可調節人體內1000多種基因的表達水平。

有證據表明,血中維生素D水平較低者有較高的死亡風險。缺乏維生素D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精神分裂症、多發性硬化等疾病的發病發率。

充足的維生素D不但可緩解上述疾病,還可預防小兒佝僂病和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等,甚至可減少結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風險。

血中維生素D含量較高 患大腸癌風險低

本研究首席研究員歐吉諾(Shuji Ogino)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總的來說,血中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人患大腸癌的風險較低。實驗數據表明,維生素D可通過激活T淋巴細胞來增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加強對腫瘤細胞的監視和清除。

他表示,在我們這項臨床研究中,想確定的是在那些血中維生素D水平較高的人群中,是否因維生素D對免疫功能的促進作用,而減少了患大腸癌的風險。」

歐吉諾和他的同事們收集了護士健康研究和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這兩個大的臨床研究項目的病例,分析這些人血中維生素D水平與大腸癌的關係,來得出結論。

他們共收集了17萬人的數據庫,其中有218例確診為大腸癌的病例,再分析這些人自上個世紀90年代採來的血樣本中25-羥基維生素D的含量,當時這些癌症病人都還沒有患病。25-羥基維生素D由肝臟產生,代表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

研究還另選了該數據庫中628例沒有患癌症的人作為對照組。

結果表明,血中維生素D含量高者患大腸癌的風險低。

加州大學也進行了一項類似研究,結論亦大同小異:血中高水平的維生素D可明顯減少大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歐吉諾博士補充說道:「這是臨床首次證實維生素D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來抵抗腫瘤。未來我們也許能通過補充人體的維生素D、增強免疫功能來降低患大腸癌的風險。」

其實維生素D除了抗癌外還有許多有益健康的功效。如維生素D能減少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慢性疾病,適量的陽光照射還可增加血清素的水平來改善情緒。另外維生素D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保證良好的睡眠。

美國科學家建議說:每天服用1000個國際單位(相當於25微克)的維生素D對維護健康有益。

via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17/n4344538.htm%E9%86%AB%E5%AD%B8%E6%96%B0%E7%99%BC%E7%8F%BE-%E9%80%99%E7%A8%AE%E7%B6%AD%E7%94%9F%E7%B4%A0%E5%8F%AF%E6%8A%97%E8%85%B8%E7%99%8C-.html

更多彩英的精選好文都在轉圈灑花跳舞

喜歡都可以分享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78歲老翁在家吃紅龜粿,因噎住呼吸困難,家人趕緊撥打119求救,台中市府消防局獲報後趕抵現場,發現老翁倒臥客廳地板上,意識昏迷,呼吸緩慢有異音。經詢問家屬表示老翁吃東西噎到了,造成氣管堵塞而呼吸困難,消防人員立即使用喉頭鏡搭配異物鉗取物,為患者取出多塊「紅龜粿」,成功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446),為60多歲男性,今(2020)年1月下旬獨自前往孟加拉工作,6月12日自孟加拉搭機至馬來西亞,13日與案444、445等12名台商一同自馬來西亞搭乘專機返台(座位於案44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20歲女大生「小如」原本體態勻稱,但受疫情影響,學校實施視訊教學,不用出門的她幾乎整天待在家耍廢,餐餐都點外送,直到近日檢疫解除,朋友的聚餐邀約陸續上門,使她在短短1個月內就胖了10公斤,令她相當苦惱,不得不上門求診,評估後醫師建議她調整飲食與運動,也搭配穴位針灸及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腎結石若小於半公分且無症狀,治療上可採保守治療,若為兩公分內則得可透過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軟式輸尿管鏡來治療。台南市立醫院泌尿科醫師許智凱指出,若遇到較大或是難以擊碎的結石,則建議採經皮腎臟造瘻取石來治療,但擴張管道時,可能會因腎臟或血管嚴重撕裂傷導致出血等風險,目前新式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