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掉髮嗎? 及早求助專業團隊不需植髮

還在掉髮嗎? 及早求助專業團隊不需植髮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年來生活環境的改變和工作壓力增加,禿髮、掉髮的民眾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大部分的人認為,髮量減少感覺較老,所以生髮求診的人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陳拓綱醫師表示,一般壓力性掉髮的民眾,從基本生活調理改善,即可恢復健康頭髮生長的週期,若無法分辨自己的狀況,須及早請專業生髮醫師診斷建議。生髮治療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愈早治療效果愈好!一般毛囊未死亡前即採取治療,可以獲得明顯改善,若是拖到毛囊死亡才治療,則僅能接受植髮才有效。

不是只有植髮一途 新式複合治療效果好

    陳拓綱醫師表示,多數人對植髮手術還是感到有壓力。所以,生髮領域的專業醫師,,近年來也積極研究植髮以外的治療方法。目前新的複合式治療法需6個月的時間,因為頭髮完整生長需要6個月,故生髮療程皆是以6個月為週期。速成的生髮療程反而揠苗助長,容易使後來頭髮死亡,只要配合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都可獲得良好的改善。

還在掉髮嗎? 及早求助專業團隊不需植髮

男性常見掉髮原因

1.雄性禿:最常見原因,發生機率90%以上,好發於男性、女性超過50歲。

2.休止期禿髮(廣泛性稀疏):貧血、甲狀腺疾病、內分泌失調、外科手術、快速減重、壓力等因素造成。

3.圓禿(邊界明顯之掉髮):俗稱鬼剃頭。常發生於頭皮,但其餘部位的體毛也可能發生。通常為自體免疫現象,或與精神壓力等有關。

4.瘢痕性禿髮(合併頭皮發炎):可能因遺傳、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發炎性疾病、長期拔毛癖、傷害(如不當染燙髮等)而產生,毛囊受傷萎縮形成瘢痕,此為永久破壞,致局部永久性長不出頭髮來。

女性常見掉髮原因

1.頭髮生長週期受影響:常見的原因包括懷孕、缺鐵性貧血、甲狀腺疾病、急速減肥、發高燒、嚴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服用藥物等。

2.髪幹受到損傷:常見原因為:過度頻繁的染燙、不良化學藥劑的使用、綁頭髮時過度拉扯、高熱、拔毛癖、安全帽或帽子的過度摩擦等。

3.女性禿髮(女性雄性禿):最常見的女性禿髮因素,與男性「雄性禿」相同,因女性一樣會分泌睪固酮(testosterone),毛髮亦可能因此受到影響。但與男性較為不同的是,多數女性雄性禿發生於更年期前後 (或更晚),且可能不具有明顯的遺傳性、沒有顯著掉髮型態。通常女性雄性禿會保留其前額髮線,頭頂則整體稀疏變薄。

還在掉髮嗎? 及早求助專業團隊不需植髮

基本生活調理可改善掉髮

1. 洗髮用溫水,並用指腹抓搔,因為太燙或用指甲抓搔,都會刺激頭皮過度代謝;吹頭髮時也不能太燙,與吹風機要有適當距離,用風量帶動吹乾。

2. 生髮液要等頭髮都乾了才能使用。

3. 少抽菸、睡眠充足、避免油炸或過度刺激的食物。

4. 建議每週2~3次適當運動(慢跑、快走),每次30分鐘,以促進血液循環。

若視情況嚴重,一定要尋求專科醫生診斷,以複合生髮療程,針對掉髮原因給予個別化處方,以免於患者走向最終只剩植髮一途,傷身也傷荷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接受健康檢查,如果肝功能指數正常,可別高興地太早,因為這並不代表你沒有感染到慢性肝炎病毒,也不代表沒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調查發現,全國約有近40萬名未出現病徵的B肝病毒帶原者,醫師提醒,30歲以上民眾應該定期檢測B肝毒量量。 我國於1986年起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慢性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午間,對外公布1名30多女性(第452例),7月14日由菲律賓入境台灣,因嗅味覺異常主動告知,防疫人員安排集中檢疫隔離同時採檢,今日確診收治住院隔離治療。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在今(2020)年1月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市面上很多商品都會使用食用色素,但你知道這些色素是如何產生的嗎?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國內目前准用的食用色素,主要是由「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與「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並以正面表列方式管理,在規格標準中,食用色素的人工合成方式又分成以煤焦油等加工處理分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民以食為天,台灣人相當重視「吃」,不過老人家因為器官退化或因為疾病、虛弱無力而導致吞嚥困難,因此進食對老年人而言,往往變成痛苦的事情了。但如果老年人若營養攝取不足,通常會伴隨很多身體疾病,為了提供長輩健康、正確的飲食觀念,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帶領專業營養師們走入落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