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誤食有毒河豚 食藥署籲慎選魚肉食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接獲二起民眾誤食有毒河豚造成中毒案件,所幸就醫後已無大礙; 該署提醒,河豚種類眾多,辨別不易,為確保自身飲食安全,民眾食用魚肉應慎選,避免誤食有毒河豚造成中毒。(照片來源/取自網路)

這二起誤食有毒河豚案一件是撿拾棄置的漁獲自行烹煮食用,另一件是自行捕撈漁獲後烹煮食用,食用後1小時內即發生麻痺等神經性症狀;食藥署指出,臺灣海域中常發現的河豚種類約有30餘種,有些河豚的肝臟、卵巢、精巢、皮膚及腸等具有毒性,部分河豚之肌肉雖然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的時候毒素很可能會污染到魚肉。

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不會隨高溫烹煮而失去毒性,常見中毒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中毒嚴重時甚至出現呼吸麻痺、低血壓、心跳減慢等現象。食藥署強調,目前河豚毒中毒並無解毒劑,僅能採支持療法,中毒嚴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險。

食藥署已彙整臺灣常見有毒河豚圖鑑與說明及相關案例,編印有「吃河豚、風險大–臺灣常見有毒河豚(魨)圖鑑手冊」,河豚毒素相關資料可至該署網頁查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22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年的腳步悄悄接近,親友長輩歡聚一堂,互相問候好不開心,但對單身適婚者或是未育夫妻來說,最讓人害怕的問題莫過於「何時結婚?」、「何時生小孩?」,結婚生子往往是過年期間的焦點話題,無疑是一股無形的壓力。 一名年約40歲的婦人到不孕門診求醫,檢查後發現卵巢功能已嚴重退化,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50多歲陳先生身體一向硬朗,日前體重兩個月內突然少了六、七公斤,起初還以為是變瘦而沾沾自喜,但隨之而來的腹部疼痛、容易疲倦,讓他不敢大意,就醫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腫瘤,進一步切片檢查,證實是大腸直腸癌轉移至肝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徐鴻智醫師指出,近年來,國民健康...

閱讀詳情 »

天氣驟然變冷容易患上感冒。又有很多朋友因為感冒沒有及時治療,進而被咳嗽給纏上了。咳嗽是個讓人討厭的傢伙,不僅讓人喉嚨難受,還讓周圍的人聽著不舒服。有什麼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能快速趕走咳嗽呢?   (圖片來源meishij  下同)老中醫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mda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