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中風耗家產 每天量測血壓與心房顫動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別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會出現心房顫動!日前就有一名年約四十歲男子,和友人飲酒作樂一整夜,隔天卻出現心跳加快、冒冷汗的症狀,他原本以為自己心肌梗塞了,於是迅速到醫院求診,結果證實是突發性心房顫動。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造成中風和心臟衰竭而猝死,不得不慎。

心房顫動和老化大有關係,會造成心臟老化的危險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喝酒等都會造成心房顫動;中壢長榮醫院心臟科主任王德和表示,心肌老化,會使得心臟出現纖維化,進而造成心臟電位出現亂流,以致於就會導致心房顫動,發生心律不整的病況。

心房顫動過去被認為傷害不大,且沒有立即性生命危險,其實這是最容易導致中風的疾病之一。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統計,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倍,死亡風險更較一般人多2倍,每3位患者就有1人出現中風,也就是全台約23萬人因為心房顫動,深陷在中風危險之中。

所以,王德和主任指出,心房顫動雖然是以老人家居多,但是也有不少青壯年,因為喝酒或抽菸,導致心肌出現毒性,對心臟肌肉造成傷害,以致發生心房顫動;且根據研究顯示,對於只是瞬間亂跳一下下就停止的心房顫動心律不整,和已經發生慢性心律不整的病人,中風比例是一樣的,因此要特別注意,不可輕忽其嚴重性。

王德和主任解釋,心房顫動心臟碰碰亂跳造成心律不整,會使得心臟瞬間喪失功能,除了會發生心臟衰竭,導致猝死之外,並進而會使心血管產生血塊,血塊若是流到腦部,就會導致中風,血塊流到腿部、手指,就會造成栓塞,而一旦心房顫動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就會增加中風危險。

王德和主任指出,心房顫動病人的血壓往往會難以量測,因為心跳忽快忽慢,血壓也就無法固定;也因此,定期量測血壓,就非常重要,而且目前有血壓計可合併量測心房顫動的儀器,對於心房顫動所可能發生的危險就可及早做監測。

另外,王德和主任並強調,民眾也可透過風險評分來確定心房顫動患者中風的風險,依據「CHA2DS2-VASC」就可以提供更準確的風險評估;C(心衰竭)1分、H(高血壓) 1分、A(年紀大於75歲) 1分、D(糖尿病) 1分、S(中風)2分,V(支架)、A(年紀介於65-75歲) 、SC(女性),若是分數在1分就應使用抗血小板用藥,2分以上就要使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發生。

若民眾不幸中風無法自理時,所帶來的鉅額費用更是可觀,每月照護費用從3萬到8萬不等,以每月5萬計算一年約為60萬左右、十年約為600萬;阿基師也特別呼籲民眾要居家量測血壓和心房顫動,做好預防措施,避免中風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45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在女性愛美,追求高顏值標緻臉蛋外,對於身材標準更是相當嚴格,追求纖瘦苗條的身材同時又希望能擁有一對傲人雙峰,造就整形外科門診隆乳詢問度逐年升高,想藉由隆乳手術來達成美麗心願。不過,隆乳手術並非小事,也並未能保證術後效果,想要成就夢想美胸還得注意義乳材質選定、執刀醫師專...

閱讀詳情 »

暈眩常見的原因 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 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律神經失調、起 立性的低血壓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人覺得一時之間 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 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病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今(19)晚間10時30分公布國內第24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個案是60多歲女性,近2年無出國史,檢查肺炎為發現明顯病因,回溯採撿發現陽性,相關接觸者已有框列,已經展開採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變官莊人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75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性患者,醫療人員看奶奶的身體狀況尚可,和家屬討論後,決定幫她進行1次標準化療,可是化療失敗。原本,醫療人員已經和家屬談到要讓奶奶進入到安寧模式,但因血癌新藥在台上市,在取得家屬同意後,老奶奶於2019年7月使用持續10天治療後,老奶奶骨髓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