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PM2.5暴露危機 自我防護不可少

遠離PM2.5暴露危機 自我防護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PM2.5已被確認為國人死亡第四大危險因子,大環境不易改變,就從自我保護做起,空污嚴重時避免外出,選購有認證、有效的口罩來佩戴,多喝水,並使用空氣清淨機以保護自己、增加生活品質。

第一道防線到位 口罩不可少 

口罩是阻隔空氣污染和細菌病毒的最直接物品,屬於防疫產品的一環。這幾年來官方和民間「SNQ國家品質標章推廣中心」已針對防疫產品建立一套審核機制,由專家針對「實用效益」、「品質管制」、「安全性」、「研發創新」等面向為民眾把關,這也是目前防疫產品唯一的認證管道。

其中PM2.5暴露是唯一的環境因素,它對人體的危害甚鉅,已有許多報導提及,因此對於這個健康殺手,真的要嚴陣以待、積極對抗。而我們除了透過能源和交通政策的修訂,以及交通、燃煤電廠和工業污染的改善等,國人又該如何自處?

防疫PM2.5 別讓空污髒了肺

SNQ推廣中心副執行長陳宛蓉提出以下建議:多喝水、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在居家環境中多種綠色植物以吸附PM2.5、烹飪時多以蒸煮代替油炸和燒烤;空污嚴重時記得關窗,以及在室內如因二手菸、燒香或油煙造成空污時,一定要使用空氣清淨機。

出門前先查詢戶外空污程度,嚴重時應避免外出、運動,外出則戴口罩防範,醫療級口罩優於一般口罩,而且目前市面上已有實驗證實可防PM2.5且經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口罩產品。此外,如處於秋冬季節,中醫師建議可食用百合、水梨或山藥等這類白色的食材,以養護我們的肺。


遠離PM2.5暴露危機 自我防護不可少

口罩有認證 品質掛保證

日前台大舉辦記者會發布其與國健署進行影響國人死亡的危險因子研究結果,指出高血糖、抽菸、高血壓和PM2.5暴露是前四大危險因子,在西元2009年總共已奪走近5萬人的性命。

目前有SNQ標章的防疫產品共41項,包括口罩、洗手露、乾洗手、抗菌液、消毒水製造機、抗腸病毒濕紙巾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6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6歲林先生有每天服用維他命的習慣,但嫌麻煩就沒有喝水直接吞藥丸,直到最近吞東西時總覺得卡卡、痛痛的,才至腸胃科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發炎,有數個約0.5至1公分的潰瘍,確診為藥物性食道炎及潰瘍。   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朱淯銘表示,藥物性食道炎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來自香港的陳姓青年,在一次健康檢查時,發現前縱膈腔內長有八公分大的腫瘤,經當地醫院確診為「胸腺瘤」。因為香港醫師只願意使用傳統手術鋸開胸骨切除腫瘤,他只好跨海來臺灣就醫。在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移除腫瘤後,陳先生恢復良好,於手術四天後順利康復出院。身體無異樣 健檢驗出8公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攝護腺肥大患者接受外科切除手術後,日後仍可能復發。72歲陳先生於4年前曾接受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術後排尿狀況良好,但最近又因血尿及排尿不順而求診,檢查診斷為復發性攝護腺肥大合併出血,他不解地說:「不是已經刮除了嗎?」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殷約翰表示,許多患...

閱讀詳情 »

農曆春節腳步接近,家家戶戶打掃除,平常忙於家事、工作,過度或不當使用拇指及手腕,造成疼痛腫脹、無法使力,當心長期下來形成「肌腱滑膜炎」,俗稱為「媽媽手」;同時易與手部出現麻痛感的「腕隧道症候群」,大家常說的「滑鼠手」混淆不清。彰基復健醫學部部長劉森永醫師指出,只要透過一招自我簡測方式,就能分辨惱人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