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大腸直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遠離大腸直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73歲的阿嬤,長年有痔瘡問題,近半年來偶爾出現大便血絲,近月來開始出現大便不順,甚至每天要吃軟便劑,大便還有透明黏液附著;飲食上也胃口變差、腹瀉,瘦了好幾公斤。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柏全表示,在為其做完肛門指診檢查後,發現有硬塊,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是腺癌。基本上,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可以被治癒,建議若有血便症狀,應立即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陳柏全指出,這位患者說明症狀後,立即為她做了肛門指診檢查,利用手指間感覺到一圈質地頗硬的腫塊,手套上也沾有血絲和黏液。進一步安排簡單灌腸後,再用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了中段直腸有一整圈腫瘤,並造成部分腸道狹窄。一周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腺癌,之後還要用影像檢查判定臨床分期,再行合適的治療。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並沒有症狀,需要定期篩檢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在本質上,大腸直腸癌是可以治癒的疾病,不需要過度擔憂。陳柏全說,目前大腸直腸癌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出現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大腸質地也出現改變。與年輕人易發作的痔瘡或肛裂,大腸直腸癌的血便顏色和質地較不相同,前者的血便因為已在肛門口,血量往往偏多且呈現鮮紅色,肛裂更是會伴隨排便疼痛的主訴。

國民健康署近年來開始推動50歲以上每2年可做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主要是為了能篩檢出早期大腸直腸癌,並盡早去除可能演變為大腸直腸癌的息肉,降低癌症發生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因糞便潛血陽性所做的結腸鏡檢查結果中,約有一半具有大腸直腸息肉,而有5%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目前臨床資料已證明,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因此,建議民眾配合國家的糞便篩檢政策及正確的就醫觀念,對於預防大腸直腸癌有直接幫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37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在台灣,大腸直腸癌已是所有癌症首位,且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4萬人,其中三成患者腫瘤位置都發生在直腸;童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宏彰指出,一旦經過檢查發現息肉,就可能是大腸癌徵兆,最好及早切除。自然孔手術不需要再從體表開口,能減少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一年多來,35歲的董小姐夜間磨牙情形加劇,兩側下頷肌肉酸痛鼓脹,臉型因而有改變。細問之下,董小姐除了磨牙外,因在兩年前離婚、感情生活的不順遂而尚有其他焦慮的症狀。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昀指出,磨牙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引起磨牙的機轉尚有爭議,但目前認為是因腦部神經...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為何自己妻子在愛愛時,越是興奮的情況下表情越痛苦。許多人在夫妻生活中可能會注意到,女性在達到高潮時會出現痛苦的表情。此時,她們在生理上獲得極大快感,但為什麼看起來會很痛苦呢? 夫妻生活高潮與疼痛,為何面部表情是一樣的。這是因為大腦和脊髓控制高潮和疼痛的部位是相互重疊的,這種緊密聯繫難...

閱讀詳情 »

  本文由北京科技報社全媒體中心採編製作 文/記者 齊亞鳳 曾有一篇《死亡前72小時是什麼感覺?》的文章關注度非常高,它涉及到的其實是醫學上「臨終關懷」的話題,但這篇文章體現了過多的自我感受,缺乏醫學基礎。 記者向多位醫學工作者瞭解得知,臨終病人到底心理狀態如何,雖然目前科學的研究不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