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不該上的癮—戒酒篇

香煙、酒精、糖份……如果你明知道某項習慣是「壞習慣」,那你必須停止該習慣,對吧?只是積習難改,但如果你知曉它們帶來的負面副作用後,在上癮或養成習慣前,才能及時「戒除」!儘管戒除壞習慣是件難事,卻不是不可能,也許我們自己的意志力遠比想像中的堅強!因此不管是香菸、酒精還是甜點,你準備好踢開這些壞習慣了嗎?

遠離不該上的癮—戒酒篇

 

<<戒酒篇>>

遠離不該上的癮—戒酒篇

也許你有自己戒酒的原因和方法,以下方法或許能幫助你更容易達成目標。

 

完全不碰

許多嘗試戒除酒精的人都知道,戒斷過程是不舒服的,往往會想以漸進式的方法,像是原本一週喝一打,現在先減少成一週喝兩瓶就好,這種方式並沒有不對,但卻大大削弱了你的自制力,因為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上,兩瓶依舊滿足了酒精需求,所以一旦想要戒酒,直接「完全不碰」是最直觀的方式。

 

找類似的替代品

如果你習慣喝啤酒,試著用無酒精的氣泡飲料代替,像是碳酸檸檬蘇打水;如果你習慣下班後在家為自己調製一杯調酒,試著調製其他飲料:一樣的冰塊、酒杯、Shake杯—但是將伏特加換成蘇打水,一樣加上你熟悉的蔓越莓果汁,這樣一來你會有完成一杯「調酒」的過程和滿足感,卻不破戒。

 

改變既定行程

每到星期五總是大喊著:T.G.I.F.!然後再約上好友們一起小酌,或是回到家窩在沙發上追影集再配上一手冰透的啤酒?改變吧!改成午餐時與朋友們聚餐,或是邊看影集邊燙衣服或是做簡單的運動,幾星期之後,也許你只會選擇汽水配爆米花—夠誘人了!而不是酒精飲料了。

 

認真審視你的身材與外表

放棄酒精就是最好的節食手段,一杯紅酒大約125大卡,一杯馬丁尼則有140大卡;此外,酒精還會讓你浮腫、皮膚看起來黯淡且泛紅。

 

說No沒有錯

別擔心在派對上成為異類或被別人評為掃興,只要委婉溫和地拒絕,任誰都會體諒你,懂得你的難處,反而會表達支持—因為他們也許會想到自己也該這麼做。

 

寫下來

寫下酒醉後帶來的壞處:打給前男友對他破口大罵、誤傳了不堪的簡訊給朋友或家人、隔天宿醉的頭痛或是上班時的精神不濟……每當你想喝酒時便拿出來複習一次,你可能因為酒精帶來短暫的快樂而想念酒精,但其實「複習」後,發現它似乎弊大於利,也許這些弊病你忘得太快,這時就以這份清單來提醒自己,之後你會發現自己開始自動選擇非酒精飲料了。

 

換小點的酒杯

如果有些場合還是得喝酒,換個小點的酒杯—這看似簡單的方法卻非常有效,這會降低喝酒的速度,並讓你少開幾瓶,而那些喝不完的紅酒則拿來做菜吧!下次做飯時也不會再需要新開一瓶,讓自己又陷入抉擇的時刻。

 

適時尋求幫助

其實十之八九的人不知道自己飲酒過量,已經達到「酒精依賴」的診斷標準—每天都需要飲酒,就算是小酌,持續一至兩個月,停止喝酒就有可能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這就已經算初階的酒精依賴,適時尋求醫生的幫助,開始溫和的戒斷治療。要注意,酒精戒斷的過程和酒醉的狀況完全相反,如果酒精能讓你鎮定,那戒斷過程則會讓神經處於全副戒備的狀態。通常醫生還會鼓勵你與其餘戒斷病人聊天、談話,彼此互相鼓勵打氣。

 

【延伸閱讀】

♥鋼鐵媽咪徐若瑄Vivian的安胎養身原則

♥健康更加乘!喝蔬果汁的4個關鍵

♥從沒注意到!破壞健康的5大習慣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http://www.vogue.com.tw/
※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夏天總歸一句就是熱! 戶外的活動,長時間在大太陽下,汗也流個不停。通勤上班時走到車站的路上等,只要走一下下就會汗流不止。 結果,就是搞得滿身汗味……。這樣放著不管,在電車上、公車裡或是辦公室內時,就有可能讓周圍覺得「這人怎麼有點臭?」而忍不住大翻白眼。 其中當然也有覺得...

閱讀詳情 »

根據《2013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顯示全世界,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最常。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壽命的長短,包括:環境、飲食、生活方式等。長期補充酵素養生,很可能就是日本人能夠如此長壽的重要原因。 酵素在日本已經流行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酵素排毒減肥法」更是風靡,認為酵素能夠提高新陳代謝、幫助脂肪分解、...

閱讀詳情 »

via 在近期的生活中,你是否出現過這樣的症狀:原本一天蹲一次廁所,現在突然變成了一天好幾次,或者好幾天沒一次;原本如香蕉狀的大便,最近突然變成了細條;原本正常的黃色便,某天卻夾雜了紅紅的血色……因為不疼不癢,發現這些時,大部分人都可能把它當成痔瘡發作而不予理會,其實,...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  2 別放棄午睡!它可是身體最好的修覆劑 睡出健康,並非虛言。就算只是很短的午睡,也能夠對身體起到修覆及“充電”作用。但可惜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因為各種原因放棄午睡。2013年3月,中國調查機構零點曾推出一份“中國睡眠指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