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道聽不塗說- 真的有胎教這種事?

道聽不塗說- 真的有胎教這種事

 文章摘自: 成長百科

寶 寶大約發育到10週大的時候,她們開始蠢蠢欲動,會彎曲伸展他們的四肢,從此子宮成了她們感知外界的遊戲場,隨著感覺系統逐漸成熟,與外界的聯繫就會越來 越多。譬如當寶寶到了23週大的時候,她們已經能夠聽到媽媽發出的聲音,甚至能品嚐吃進嘴巴裡的羊水味道。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即使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面,可能就已經開始為了面對出生後的環境做準備了。

 

道聽不塗說- 真的有胎教這種事

 

各方專家怎麼看

許 多研究認為,平時跟胎兒說說話、講故事、或是播放音樂給她聽,這些簡單的動作能夠傳遞給寶寶,並能藉此學習到一些東西。但是,也有專家認為,目前根本無法 確認這到底是在胎兒時期,或其實是在出生之後學會。而即使真的能夠在胎兒時期學習,也沒有數據顯示這能夠維持多久,或對胎兒有什麼益處。甚至有些專家提出 警告,胎教會影響寶寶自然發育進程,甚至打擾她們的睡眠,這也許會對她們造成傷害。不過,這同樣也沒有任何數據能證明。

 

在子宮內 仍可感知外在事物

與寶寶互動,無論是否真的能夠起到教育作用,但可以確定的是,寶寶的確能夠感知道外在發生的許多訊息,甚至能夠將部分記憶到腦袋瓜中。例如大約在懷孕中期末,寶寶能夠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呼吸聲、說話聲、消化食物的聲音、血液流動的聲音...等等,也能聽到外界的一些聲音。

 

道聽不塗說- 真的有胎教這種事

 

怎麼刺激寶寶最好

因 此,許多媽咪會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給寶寶聆聽,希望能透過美妙的樂曲,來孕育教化她們。我們首先必須認清的是,即使聽了莫札特的音樂,孩子的音樂天分也不 會因此變得特別厲害。然而寶寶的確能將部分旋律記憶下來,並在下次再度聽到這首歌曲時,可能會有所反應,研究發現,當胎兒在聽到音樂的時候,心跳會特別快 速、或移動得特別多,甚至在出生之後,當她們再度聽到相同的音樂,可能會因此變得蠢蠢欲動、特別注意、或是停止哭泣呢!

 

道聽不塗說- 真的有胎教這種事

 

當然,不僅僅是音樂,寶寶同樣也會因為感知到其他熟悉的聲音而有些反應,譬如懷孕時期媽咪常看的電視頻道、常跟她說的故事都有可能,不過,寶寶們最喜歡聽的,還是媽咪的聲音。

 

除 了聲音之外,寶寶對味覺也有特別的記憶能力,她們能夠品嘗到在羊水中流動物質的氣味,這些物質和媽咪吃的食物有關係,有些專家認為,寶寶為甚麼特別喜愛母 乳的一項重要原因,是由於母乳中的成分也會受到媽咪攝取的食物影響,而這些成分的味道,有許多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在品嚐了!

 

因此,成長小編在這裡做個結論:

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寶寶會因為胎教而變得更加厲害或是更加聰明,不過她們的確能夠記憶一些妳曾經在胎兒時期所帶給她的東西,這也會讓媽咪和寶寶之間能夠更加親密。所以這回道聽不塗說指數給予4顆星,基本上胎教的意義還是相當的大!

 

 文章摘自: 成長百科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磐石艦全員究竟何時能夠解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檢驗結果預計今(4)日傍晚出爐,屆時只要是結果呈現陰性者,由於至少已經過3次採檢陰性,最快7點就可以回家,之後需再進行5天自主健康管理即可。至於如果檢驗結果又發現有陽性者,也會立...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專訪批評政治人物越來越追求零確診,但他認為,這戰略不對。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回應媒體詢問時,絲毫不覺得柯文哲是在說他,表示「相信不是在講我」,因為還有很多人這樣講,他也沒有在追求零...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該案437為30多歲女性,引發關注的是,4月9日搭同班機自紐約返台的案383早在4月11日就確診,她卻從有症狀拖到隔離期滿,長達20天後,才自覺不對勁要求檢驗,並前後3...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隔離期已滿,但磐石艦又爆4人檢驗陽性,讓全艦345人迄今無法解除隔離。再度採檢結果還沒出爐,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先一步公布初步的報告結論,指磐石艦群聚感染的主因全出在「空間狹小、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