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戒菸仍會心肌梗塞? 家族病史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心肌梗塞總是來的突然又無法預測,讓不少民眾憂心忡忡!像是今年43歲、有家族病史的蔡先生,平時熱愛慢跑運動、也沒有抽菸等不良習慣,但卻在40歲那年因心肌梗塞而被送至急診。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女性,但有家族史的民眾,發病年齡可能會提早許多!

平時有慢跑習慣的蔡先生,直到現在回憶起發病時的情形,仍然難以置信!平時有慢跑習慣的他,始終認為自己正值青壯年,也沒有抽菸等不良習慣,因此雖然偶爾會有胸腹悶痛、易喘病症,仍不以為意。一直到某日慢跑完後,突然嚴重發作、喘不過氣,送至急診後,才被確診為心肌梗塞。

負責收治蔡先生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方志元醫師表示,自出生起,我們的血管壁上便逐漸開始堆積脂肪,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代謝能力、激素水準等指標下降,血管壁會逐漸形成阻塞而導致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

方志元醫師進一步說明,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是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風險的常見主因!患者會因無法正常輸送血流、提供心肌足夠的氧氣與營養,進而引發胸痛、呼吸急促、上肢疼痛、盜汗、嘔吐等症狀,這也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根據統計,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停經後女性,是冠狀動脈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而三等親內有早發性心臟病的民眾,罹患冠心病的年齡則可能提早許多!像是案例中的蔡先生,雖沒有抽菸等易導致心肌梗塞的誘發因子、平時也有運動習慣,但因有家族病史,發病時年僅40歲,比男性冠心病好發年齡低了5歲!

不過,有民眾質疑,既然做運動、不抽菸都無法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那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到底該怎麼應對冠心病的發生?對此,方志元醫師強調,雖然醫師無法保證減少誘發因子就不會發病,但換個角度想,「就是因為蔡先生平常都會慢跑,也有遵照醫囑,避免危險因子,所以發病後才能被搶救回來。假設蔡先生有抽菸習慣,那後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而蔡先生在被送至急診後,醫療團隊先予以傳統金屬心臟支架置入手術,但症狀仍未消失、有部分血管未疏通;因此在主治醫師評估後,蔡先生便在第二次手術時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不只解決悶痛等症狀,回診時血管也已慢慢恢復自然原貌。蔡先生更開心的說,終於可以重拾慢跑樂趣,前陣子還成功挑戰馬拉松比賽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8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近日曾有報導幼兒疑似接種六合一疫苗產生敗血性休克死亡,引起大眾恐慌。然而疾病管制署澄清,依照時間與病程,研判幼兒死亡非疫苗所致。綠膿桿菌侵犯抵抗力較差族群 致死率3至5成案例的9個月大男童,於2017年5月間接種六合一疫苗,後於8月出現發燒、嗜睡等症狀,疑似於疫苗接種部位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民眾使用餐飲用手套(俗稱手扒雞手套)衛生安全,臺北市衛生局至北市超市、賣場及餐飲業等處進行抽驗,共計抽驗13件PE材質之手套,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另查核產品標示,結果4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30.8%。4件不符規定 產品下架不得販售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羅東一名四十歲邱姓男子,上個月底因心肌梗塞發作突然昏倒、無法自主呼吸,到院前心臟停止,於是急救人員緊急施作心肺復甦術(CPR),以維持腦部供氧;由於急救適當,加上低溫療法,不僅降低腦部受損,且經支架放置改善血管狹窄,邱姓男子現已出院,家屬更直呼,其身體狀況與以前相比沒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4歲老翁,接受主動脈手術後,兩邊返喉神經麻痺,須經鼻胃管進食,且聲帶麻痺無聲;醫師指出,想要拔除鼻胃管進食,在治療時,首先得依靠談話的方式,紓解患者和家屬的擔憂,並藉由循序漸進的復健動作,包括從局部到全身、要求專心、不抱希望等方式進行。吞嚥訓練 首要處理心態收治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