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好處多多! 還可對抗重度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運動的好處真不少!根據研究發現,運動可以對抗重度憂鬱症,而且無論是單獨做運動,或是運動合併有藥物或心理治療,都很有效。

該項研究是由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精神醫學部所進行;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是重度憂鬱症患者的首選,然而,訓練肌力與肌耐力的阻力訓練也有效果。

研究者並建議,憂鬱症患者每週運動3到5次,每次約45到60分鐘;只要進行4週運動,病情就可能獲得改善;但是,要達到最好的抗憂鬱效果,必須至少持續10到12週。

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劉嘉逸主任表示,在治療憂鬱症時,促進腦部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增加非常重要,除了藥物之外,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劉嘉逸主任指出,門診中,曾有位高社經地位的憂鬱症患者,在鼓勵他持續喜愛的游泳運動之後,不只憂鬱獲得改善,甚至連失眠、焦慮的症狀也都獲得很大的改善。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強調,運動處方不單適用於憂鬱症的預防,輕、中、重度憂鬱症都有提不起勁或對事物失去興趣的現象;因此,必須將運動視同服藥來看待,由親友或身邊的照顧者提醒,甚至像治療一樣的去要求或執行,效果才顯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86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指,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須年滿20歲)得為預立醫療決定,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則須經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而此法規也於今(108)年1月6日正式上路,截至目前,臺北市現有12家醫院18處所提供預立醫療諮商服務,其中截至6月底止,全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民眾對於臨終期待,希望能在家中過世,但要達成這個心願並不容易,尤其在偏遠地區,經常有家屬或患者無法處理病情變化,趕緊送醫救治。衛福部南投醫院居家安寧團隊為了完成患者在家安適的心願,由醫療團隊到家中提供疼痛控制,讓偏鄉癌末患者最後一哩路在家走得安穩。居家安寧 陪病人走最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現代人重顏值,許多人喜歡求助傷口小、風險少、恢復快的「輕醫美」協助,尤其玻尿酸最受青睞。針對有意施打玻尿酸改善肌膚老化問題的民眾,著名醫美集團執行長薛博仁醫師建議,先與醫師討論施打規劃,減少施打針術,並於術中注意施打感受,好的施打過程不易有異物感,也可考慮使用交聯劑含量...

閱讀詳情 »

台灣人的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男女發生比率相當,有色人種發生機率高於白色人種,並有家族遺傳傾向,與基因、免疫相關。蟹足腫好發於前胸、腹部、肩膀、上背部、頭頸處、耳朵等處,如果有這種體質的人,可能連長青春痘、穿耳洞、蚊子叮咬,甚至是打疫苗處都會發生蟹足腫。至於發作的時間不一定,有時候會事隔數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