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造成你身體「慢性中毒」的元兇,原來是____?!│ 晨星出版

造成你身體「慢性中毒」的元兇,原來是____?!│ 晨星出版

太多疾病來自於過量食用精煉或加工過的食物,特別是糖及澱粉。因為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會對我們身體造成三種傷害,造成慢性中毒,印而演變成疾病:

(1) 缺乏纖維質,一路從口腔破壞到直腸(消化系統)。

(2) 因吸收的是濃縮的糖份,會造成卡路里的過度攝取、肥胖和糖尿病。

(3) 在胃中會移除蛋白質,讓胃酸酸度無法被中和而產生胃潰瘍。

一般人常誤解所有碳水的化合物和糖都是同樣的物質,甚至某些營養專家也陷入同樣嚴重的錯誤。他們的理由是,因為碳水化合物終究將分解成單醣,如葡萄糖及果糖,所以它們都是相似的,但實際上人造產物如蔗糖(桌上擺放的白糖)與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吸收與代謝上有著極大差異。

 

  • 葡萄糖

存在於血液及體內的主要單醣類是葡萄糖,葡萄糖屬於能量之糖,所有身體細胞均仰賴於它,尤其是腦部更甚。在我們體內,葡萄糖是一種基礎的醣類,然而在食物內它卻不是基礎醣類!

 

  • 果糖

另外一種單醣類的果糖,存在於水果中,可能比葡萄糖較不具毒性,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它較甜,因此要達成相同甜度,使用較少的劑量即可。其二是它不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然而,大量食用並不健康,因為它還是一樣缺少其他正常營養素。就像葡萄糖,當果糖從食物被釋放到身體中時,它是無害而且是一種有用的能源,但是生理上不需要額外補充果糖。

 

  • 蔗糖

而蔗糖則是至今居家最普遍使用的糖,蔗糖是如此普遍受到使用,因而遵循無糖飲食課程相當困難,因為即使在你最不會懷疑的食物裡,也發現得到它的存在。當蔗糖被食用時,它迅速被水解及吸收,之後分流至肝臟並被轉換成三酸甘油脂,這些脂肪被釋放至血液,然後囤積在脂肪沉積處。在所有常見糖類中,蔗糖是最快被轉化成三酸甘油脂的。

蔗糖非常具有毒性,因為它過度精緻並不具足其他必須具備的營養素,同時它被釋放至血液中的速度也太快。

 

造成你身體「慢性中毒」的元兇,原來是____?!│ 晨星出版

現代人最常見的糖類代謝異常症候群

在聲稱糖類是能量良好來源的食物工業,讓人覺得蔗糖,也就是由甜菜根或甘蔗製造而成的餐桌用糖是種良好的能量來源。事實剛好相反!它是導致一大堆生理疾病的源頭,甚至會產生許多成癮症狀。不論是以錠狀或粉劑呈現,果糖都與蔗糖一樣有害,即使健康食品店裡販售著果糖。它並不是一種可以取代純蔗糖、葡萄糖或其他純糖的安全替代品。

因為缺少纖維,所以會產生以下兩種狀況:

  • 腸道問題
  1. 齲齒和牙周病。
  2. 便秘以及因便秘所產生的靜脈疾病的併發症(如:靜脈曲張、深層靜脈栓塞(DVT)、痔瘡、大腸憩室症及大腸癌)。人體吸收適量的纖維質(植物性纖維質),正常轉換為糞便時間為24∼48小時,而飲食中纖維質含量低的人,則需要48小時∼96小時才能排便。因此,造成便秘是很常見的結果。

 

  • 肥胖與糖尿病

精緻食物讓不自然的濃縮碳水化合物矇騙了我們的味覺,讓我們不知不覺越吃越多。這是影響肥胖的直接原因。胃口好並非原因之一,不愛運動的影響也不大。舉例來說,如果能在5分鐘內吃掉6顆蘋果,是很不正常的。食用有天然纖維質的食物就能避免這種情形發生。但若是藉由喝茶、咖啡或飲料,吸收一樣多的卡路里,則很正常。肥胖和情緒障礙有很密切的關聯。肥胖和糖尿病也有密切相關,而且和血糖過低也有很強的關聯。

雖然我們無法肯定,但有很多證據顯示,以前的食物品質比現代高科技食物好多了。早期的食物可以用六個詞彙來描述:完整、新鮮、無毒、多樣性、原生性(indigenous)以及稀有性。不管是素食或是肉食,只要能用這六個詞形容的飲食,便適合人類。遺憾的是,現在在餐廳、咖啡廳和大部分的家庭裡,吃的並不是這樣的食物。

但許多人並不稀罕他們應該吃擁有以上特質的食物,但是,一旦得知營養不良與身體不適有關,他們又會想用最簡單的原則來辨別哪些食物該吃,哪些食物又該避免?幸運的是,他們只要知道「無垃圾」飲食法的幾個簡單原則,簡單明瞭又容易辦到!

  1. 別吃垃圾食物。只要有額外加糖和添加物的食物就是垃圾食物。
  2. 如果你知道那種食物會讓你生病,就不要吃它。

 

造成你身體「慢性中毒」的元兇,原來是____?!│ 晨星出版 

本文摘自《細胞分子矯正醫學聖經:寫給醫師與社會大眾,高劑量維生素治療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晨星出版》;晨星健康養生網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個鼓勵.愛的希望-台灣癌症基金會.遠雄人壽癌症家庭獎助學金」活動,針對高中職及大專院校之罹癌家庭就學子女,「遠雄人壽」提供60萬元獎助學金來幫助需要的同學,徵選活動從102年2月開跑,透過學校、醫院、病友團體、海報、DM、活動網站及遠雄人壽行銷網絡的宣傳下,此次高中(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新手媽咪上路,往往會手足無措;物理治療師提醒,若在照顧新生兒時,都是固定髮型、固定戴眼鏡或不戴眼鏡,可以讓孩子更易辨識主要照顧他的人。桃園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葉采青表示,滿月前的寶寶,睜開眼所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對黑白世界跟人臉輪廓有較明顯的認識,新生兒哇哇大哭,開始學習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2歲大男童斷斷續續發燒2至3週,服用感冒藥也沒有改善,送醫急診後檢查卻無異常,醫師進一步發現,男童發燒時最高溫度大約攝氏38度左右,除發燒時較為煩躁不安外,並沒有其他明顯的症狀,且似乎都集中在白天,尤其是在清晨至中午之間的時段,因而診斷出為夏季熱。榮總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台灣小吃的美味誰也無法抵擋,但小心,大快朵頤下恐攝取過多熱量;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營養師徐嘉罄指出,台灣小吃種類多,吃也吃不膩,但民眾要吃之前,最好還是計算一天所攝取熱量,否則恐使身體負擔,造成肥胖問題。像是蚵仔煎屬於油煎料理,1份就約有468大卡,而麵線1份約390大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