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撰文/羽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試著想像以下的畫面:期待已久的朋友聚會,大家七嘴八舌談論自己的金孫與豐富的退休生活,好不容易輪到自己說話的機會,卻想起口臭的問題還沒解決…。這時,只能對親友投以尷尬的笑容,真是可惜又掃興!

口臭是一種「秘密型」的煩惱,常常自己渾然不知,身邊的人也不好意思告訴自已,當發現時,才想到之前有多麼尷尬。其實,預防口臭是有方法的,怎麼做呢?

 

飲食與疾病影響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80%至90%的口臭都是由口腔疾病產生的,其餘10%至20%則為非口腔疾病所引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膺復牙科主治醫師馮聖偉表示,口臭的形成,是一種名為「厭氧硫磺細菌」所產生的揮發性硫化物的氣味,因口腔內的細菌分解為蛋白質同時會釋放出有難聞氣味的硫化物。

因疾病所導致的口臭,有下列6個原因:

1.口腔疾病:絕大多數的口臭都和口腔問題有關,最常見的是慢性牙周病、牙齦炎、蛀牙所引起。

2.唾液分泌減少:腮腺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誘發結石,使唾液分泌變少、或是口乾症所引起。

3.腸胃道疾病:如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因為長期消化不良,便從胃腸產生經過食道至口腔,出現難聞氣味;或因胃出血,會發出腐爛的味道。

4.呼吸道疾病:鼻竇炎、鼻涕倒流等影響,因鼻腔蓄藏黃膿,與口、鼻、咽喉相通所導致。

5.糖尿病酮酸症:呼吸中會出現水果腐敗的味道。

6.肝腎衰竭:肝衰竭呼吸中會有阿摩尼亞的味道。

 

排除病理性的原因,不當的生活習慣與飲食,也是影響「口氣」的一大因素:

1.早晨的臭氧:許多人早上剛起床,都會覺得「口氣非常不清新」。原因是晚上睡覺時,唾液分泌量會減少使酸鹼度液體增加所致。

2.口乾症:用嘴巴呼吸、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形成口臭。

3.菸酒影響:長期刺激性的物質,亦為產生口臭的原因。

4.食慾不佳:沒有吃東西會使唾液分泌減少,主要原因是沒有食物在舌頭表面上磨擦,帶走舌頭上的細菌,進而發生口臭。

5.食物:許多重口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蔥、醃漬品等。

6.藥物:副交感神經藥物、抗憂鬱劑、化療藥物、利尿劑、止痛藥等副作用。

 

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口氣」!與口臭道別的8個方法~舌苔一定要定期清潔!

馮聖偉醫師提醒,如果是因疾病造成的口臭問題,必須先治本,將最初的問題先治療好,方可改善;另外,生活中還有8個方法,能夠改善口臭:

1.三餐飯後刷牙,睡前那次更加重要,每天並用牙線清潔一次。

2.必要時可用漱口水。

3.定期清潔舌苔。

4.睡覺前記得取下假牙。

5.必要時可咀嚼無糖口香糖緩解。

6.多吃蔬菜水果,有助於唾液的分泌,而充足的唾液可清除牙齒上的食物殘渣,減少細菌的附著與生長。

7.避免常吃大蒜、洋蔥等刺激性的食物;少抽菸、少喝酒,研究發現這2項壞習慣,會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

8.養成定期回診、洗牙的習慣。

 

【延伸閱讀】

牙齒問題多?常見的5大症狀

〈影音〉牙套、假牙、植牙哪一個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國內爆出Delta變異株群聚,但考選部宣布,7月下旬的3項醫事人員國考,照常舉辦,引發考生不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因牽涉到醫療人力問題,在防疫維持得住的情況下,建議盡量不要取消考試。考試院考選部表示,各醫療體系迫切需要新血投入,因此7月下旬的3項醫事人員國考將如期舉行,但只規...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在會上公布,國內新增88例本土病例、9名個案死亡。確診個案中,新北41例、台北33例、屏東1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8例本土病例(其中2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4...

閱讀詳情 »

國內本土COVID-19疫情嚴峻,印度Delta病毒在屏東造成群聚感染。藝人賈永婕今天上午搭高鐵南下高雄轉車往屏東,要把自己手邊8組的電動過濾式呼吸防護具(PAPR)和800套防護衣,送到屏東4間醫院。她下午將PAPR等物資送到安泰醫院,並向院方「借」一台HNFC機器,要緊急送到部立醫院。醫護人員感...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88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9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仍然在「2位數」,新增41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直播。指揮中心統計,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