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邊不起眼的四大養生神器,你知道嗎?

身邊不起眼的四大養生神器,你知道嗎?
中醫按摩可以有效緩解身體不適,但按摩手法並非人人都能掌握,今天向大家推薦身邊常用的四個小物件,可用來輔助按摩,輕鬆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具體怎麼操作?聽聽小編的介紹吧
神器一:梳子

身邊不起眼的四大養生神器,你知道嗎?

平時梳頭用的梳子可以有很多種用法,一般以梳齒圓潤的牛角梳為佳。

 

  梳脖頸,防感冒。感冒初期一般項背部會感覺酸緊疼痛。頸後有個大椎穴(低頭時,頸後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處),是陽氣最盛的地方,梳理此處可以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緩解初期感冒。一般每次5~10分鐘,以頸後部感覺發熱為宜。

 

  梳雙乳,散瘀血。乳房周圍有很多經絡和穴位,若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則易患乳腺增生、結節等疾病。用梳子施加局部刺激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緩解胸部不適。具體方法是:在乳房處涂少許乳液,然後將梳子(最好是玉梳)與胸部保持45度角,從乳房根部緩緩梳向乳頭,力度柔和,以感覺舒適為宜,每次5~10分鐘即可;若有結節、腫塊,可用梳背在局部進行按揉。梳之前還可取赤芍20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水煎後用毛巾蘸藥汁熱敷,加強活血化瘀、清熱散結的功效。

 

  梳腹部,調腸胃。腹腔內柔軟臟器比較多,建議用梳子背繞肚臍順時針轉圈梳,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排泄。腹瀉者可用梳角點揉中脘穴(肚臍上四寸)和天樞穴(肚臍旁開兩寸,左右各一),調節腸胃功能。

 

神器二:吹風機

身邊不起眼的四大養生神器,你知道嗎?

  中醫講「寒者熱之」,哪些地方受了寒、感覺疼痛,就可以用電吹風來吹一吹,用熱風來緩解疼痛。電吹風最常用於緩解落枕、肩膀受涼、痛經等不適。吹之前建議用手試好溫度,對準不適部位吹5~10分鐘。痛經者還可以切一片生薑放在肚臍處,然後再用電吹風吹,可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

 

神器三:桿麵棍

身邊不起眼的四大養生神器,你知道嗎?

  桿麵棍可用來搟身體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腿部、肩頸部等,類似於中醫推拿中的「滾法」,在局部施加壓力反覆滾動,可緩解局部酸麻疼痛。

 

  敲膕窩,強腰背。中醫有句古話叫「腰背委中求」,腰背部有疾患都可以通過敲委中穴(位於膕窩內)來緩解。具體方法是:正坐在椅子上,膝蓋稍彎曲,用桿麵棍從後側橫向輕輕敲擊膝蓋窩,每次敲10分鐘左右。

 

  滾湧泉,延壽命。此法本應借助中醫的藥碾子,但藥碾子現在已不多見,可用桿麵棍替代。將它放在地板上,雙腳稍用力踩在上面前後滾動,模仿老藥工碾藥的動作,可以有效刺激腳心的湧泉穴,起到強本固腎、延年益壽的作用。足跟痛者還可在腳跟處滾一滾,刺激局部痛閾,使痛閾提高,緩解疼痛感。

 

神器四:勺子

身邊不起眼的四大養生神器,你知道嗎?

  勺子一般選取勺柄較長、勺體圓潤光滑的不鏽鋼勺子,勺柄用來點穴,勺體用來刮痧。

 

  點眼周,可明目。勞累時可用勺柄逐一點揉眼周的睛明穴(內眼角)、攢竹穴(眉頭)、魚腰穴(眉毛中間)、太陽穴(外眼角)、四白穴(眼下),每個穴位1~2分鐘,有舒緩疲勞、明目之效。

 

  刮後背,可瀉火。居家可用勺體代替刮痧板來進行刮痧。上火的人可先在背部涂少許刮痧油,然後用勺體輕輕刮後背肌肉豐厚處,疏通督脈和膀胱經,起到行氣活血、祛火的功效。

 

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情易讓人失去理智 多巴胺惹禍!問世間情為何物,叫人傷心傷神仍無法自拔?想與心愛的人共乘愛情摩天輪,但一廂情願的執著,就可能讓自己深陷愛情「魔」天輪而無法脫身!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人在戀愛時腦內會分泌多巴胺等化學物質,易使人無法維持平常的理智及判斷能力,若戀愛過...

閱讀詳情 »

為推進藥品行銷暨管理績效,戮力藥品行銷暨管理之成熟發展,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針對藥品行銷人員進行醫藥行銷師(MR)認證,以及提昇藥品行銷暨管理技術、培訓及獎助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讓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體系更完整;同時鼓勵藥業公司經營者積極培養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該協會頒發傑出MR證書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外媒報導,中國一名陳姓女子某天早晨醒來,竟無法聽見男朋友的聲音。醫師診斷發現,她前晚曾發生耳鳴,隨後出現嘔吐,且聽不見附近任何男性患者的聲音,診斷她罹患一種罕見的「低頻聽力損失」(Reverse-slope hearing loss ),只能聽到高頻率的聲音,所以只...

閱讀詳情 »

許多人想到氣血虛弱要食補,紅棗就是補血佳品,俗話說:「1日食3棗,郎中不用找」,坊間也有「1顆紅棗抵5味藥」的說法,除了補血,其實,吃紅棗的好處還包括:養顏美容、解便祕、抗老,甚至英國研究發現,紅棗具有對抗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效果。不禁也有人想問:吃黑棗也有同樣的效果嗎?來聽中醫師詳細破解。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