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賴比瑞亞鼓勵婦女進醫院生產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艾薇兒朵拉是賴比瑞亞一個小村莊一位有15年資歷的產婆。某天,她被喚進替一個年輕女孩接生。但接生沒多久,她知道情勢不對,她趕快叫女孩的家人帶她去30多公里以外的醫院,讓醫師替她緊急剖腹產,也因此保全了這個少女與嬰兒的性命。

這是朵拉女士的責任。許多賴比瑞亞的村莊都強制要求產婆不得在家替婦女接生而應該要送至醫院,否則會面臨交付村莊長老50美元的罰金、或是一加崙椰子油,或是一桶米的賠償。在賴比瑞亞,10萬個懷孕婦女中,就有725名在生產過程中死亡,死亡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

賴比瑞亞鼓勵婦女進醫院生產

強制要求孕婦至醫院生產在賴比瑞亞尚非強制規定,儘管政府一再努力宣導孕婦如此行,以減少嬰幼兒及孕婦的死亡率。事實上,在這國家不同村莊有不同的規定,有些要求違反者繳罰金,有些是要賠牛隻。

政府的勸導似乎有奏效,越來越多孕婦選擇在鄰近的醫療中心生產。但是也有人認為用罰金的方式並沒有真正減少在家生產的機率,畢竟在家生產在賴比瑞亞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而且一旦在家生產的母親,可能之後更不願意帶孩子去醫療診所打疫苗或就醫。其他國家,包括尼泊爾、柬埔寨和印度,也有其他方式但非懲罰的方式,鼓勵孕婦至醫療院所生產。在印度,至醫院生產的孕婦會得到現金補助。

儘管傳統的產婆在偏鄉有長久的歷史,但她們因為缺乏訓練,有時進行的是危險的行動,孕婦的子宮很有可能在拉扯中撕裂,危及孕婦與孩子的生命。另一個風險是產婆沒有專業的外科用具,更不可能幫孕婦剖腹產,當送孕婦至醫院時,時間恐怕都太晚了。

曾經在賴比瑞亞發生一起悲劇。一個即將生產的孕婦,在家難產了三天,最後終於有人建議把她送去醫院,那裏有當地唯一的一位婦產科醫師。她的哥哥帶著她走了兩個小時的路,穿過森林,再搭一小時的獨木舟,終於到了最近的醫院。但當獨木舟抵達河岸時,那個婦女已經死了。

孕婦生產的過程常常是分秒必爭的,幾分鐘的遲疑與延誤就會危機母子生命安全,這也是為何婦女應該醫院生產的理由。

但實際操作上,讓孕婦至醫院生產仍是困難重重。在印度,儘管政府用金錢鼓勵婦女至醫院生產,但印度因為產難而死亡的人數並沒有減少。那是因為醫院的人力與水準並沒有隨之提升。稀少的人力,過多的病人,似乎也沒辦法帶給孕婦實質的幫助。

在賴比瑞亞有間醫院希望改善這個問題,讓孕婦可以在這裡得到合理的照顧。他們提供待產室,讓有產兆的婦女先在這裡等候,並且提供浴室與餐點。讓她們不需要在家等候過久,後來又因為交通太遙遠,延遲了臨盆的時機。
參考資料:

Enticing Pregnant Women in Liberia to Give Birth in Health Centers

 

相關推薦

▲罹患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病人,較容易出現急性肺水腫,會透過腎臟血管攝影確診。(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斷出現喘、胸悶以及血壓飆高的狀況,一名高齡90歲的阿嬤,在短短一個月內連送3次急診,醫師診斷為腎動脈嚴重狹窄,導致「肺部鬧水災」喘不停,沒想到阿嬤竟認為只是比較喘而已,應...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這一陣子以來氣溫變化大,65歲以上長者可得注意有些「針」不能不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就提醒,除了接種流感疫苗之外,65歲以上長者也應該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兩疫苗可以同時施打,以降低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台北市目前也提供65...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醫療發光,帛琉病人跨國轉診突破3000人。在帛琉,全國只有1間醫院、3間診所以及小型的社區醫療中心,而從2013年開始就有病人跨國轉診至新光醫院,該院也分析,轉診病人排名前3大疾病分別是心血管疾病、骨折與骨外傷、癌症;其中心...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武漢爆發不明原因的肺炎疫情,再度籠罩SARS陰影,疾管署日前也宣布緊急措施,針對武漢入境台灣的航班全面實施「登機檢疫」,但有香港媒體報導一段網路流傳影片,指有台灣防疫人員穿防護衣登機檢疫推測機上有肺炎患者,疾管署今(2)日澄清,影片不是台灣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