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豆漿與鮮奶都不行!這8種食物…寶寶絕對不能吃!

豆漿與鮮奶都不行!這8種食物…寶寶絕對不能吃!

不是只有加工過的食品不適合小寶寶,一歲內的寶寶因為腸道脆弱,所以有些食物,其實並不適合他們。而以下這八種食物,則建議一歲以下的小寶寶先不要食用!

 

一、【豆漿】

豆漿對人體有益,且還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但是對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卻是不適合飲用的,因其脂肪及糖類含量低,對寶寶來說並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漿內的植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並容易引起過敏。

 

二、【鮮奶】

豆漿不適合飲用,那麼鮮奶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鮮奶中的蛋白質分子結構大、不易分解,無法被寶寶的腸胃吸收,且有些寶寶的腸道沒有足夠的乳糖酵素可以分解乳糖,這樣一來便會刺激到寶寶的腸道,影響寶寶排便,並造成寶寶的腎臟負擔過重,使其出現脫水症狀。

 

三、【蜂蜜】

因蜂蜜在製造的過程中沒有經過高溫殺菌,因此其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進而導致寶寶肉毒桿菌中毒。

 

四、【調味料】

無論小朋友喜愛的蕃茄醬,還是沙茶醬、芥末或辣椒醬等,這些口味較重的調味料都不適合寶寶食用,除了會對寶寶的腎臟產生負擔之外,也會干擾寶寶身體對於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五、【含大量草酸的蔬菜】

並不是每一種綠色蔬菜都適合寶寶食用,例如韭菜、菠菜及莧菜這些含有大量草酸的綠色蔬菜,除了不易於吸收外,其還會影響寶寶對於鈣質的吸收,進而影響了寶寶骨骼及牙齒的發育。

 

六、【含汞量高的魚類】

魚肉的確是很好的副食品食材,除了質地柔軟易消化之外,其還含有豐富的DHA,對於寶寶大腦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影響,但有些魚類——尤其是深海魚類,例如:旗魚、鯖魚、馬頭魚及鯊魚等,因含汞量較高,對於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展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並不適合寶寶食用。順帶一提,帶殼類海鮮亦不適合小寶寶食用,海鮮是許多人的過敏原,而其中又以蝦、蟹等待殼類海鮮為最,再加上其容易腐敗及保持不易的特性,因此便不建議給一歲以下的小寶寶食用,尤其是家族有過敏體質疑慮的小寶寶。

 

七、【蛋白】

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其除了含有優質的蛋白質、鐵、鈣外,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D、E群,不過蛋白中的卵白蛋白(ovalbumin)、類卵粘蛋白(ovomucoid)及伴白蛋白(conalbumin)則不易被寶寶的消化系統分解,並容易產生過敏症狀,因此便不適合一歲內的寶寶食用。在寶寶開始食用副食品時,可以先給寶寶食用蛋黃,在滿一歲後再酌量嘗試點蛋白,直到一歲半以後,基本上就可以食用全蛋了。

 

八、【含咖啡因的飲料】

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等若是過度攝取,對於寶寶來說,則容易引起寶寶心跳加速、躁動不安等症狀,而長期食用更可能會阻礙兒童的骨骼發育。

 

也貼心提醒爸比媽咪們,凡事「過猶不及」,即使是對小寶寶有助益的食物也不是「吃多就是好」,量要適當,而不過量。

 

#延伸閱讀:

>>最傷孩子的5 種爸爸…我老公就是!

>>育兒3個壞習慣…家長一定要改!

>>「幼稚園伙食不夠營養?!」家長怎麼辦?

 

【本文獲「MamiBuy媽咪拜」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男性三年前發現罹患口腔癌,接受頭頸部電腦斷層掃瞄,意外發現右側椎動脈有1顆約4mm大小的未破裂腦動脈瘤,三年來多次追蹤,發現動脈瘤逐年增大,因此決定接受血管內介入手術進行動脈瘤栓塞,目前術後恢復良好,已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術後兩天已順利出院。紅斑性狼瘡 罹患腦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麗(化名)家中有年邁雙親,加上父親罹患失調症長達35年,讓她一肩扛起日常照顧和返診的責任,被衛生局列為追蹤關懷的精神病人家屬,但小麗父親病情不穩定,常因精神症狀干擾出現幻聽、妄想等症狀,因而拒絕服藥、情緒易怒,甚至對家人鄰居出現謾罵,讓小麗一度因照顧壓力大,不禁落淚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5歲來自菲律賓的婦人,七年前出現牙痛,連下巴都腫起,但因沒錢就醫加上當地醫療資源不足,只好尋求巫師協助拔除,沒想到拔除後,其他牙齒也跟著疼痛且掉落,甚至長出巨大腫瘤,幾乎占據整個下巴,嚴重影響到吃飯和說話,直到透過慈濟轉介來台治療,確診為牙釉母質細胞瘤所導致。牙釉母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